对于平民女子来说,既给了她们一条读书之路,又能给她们日后谋一条出路,倘若不愿教书,只需要日后交够一定的银子就足够,从而保持学院的基本支出周转。
初始期间,谢楹与萧初霁两人共同承担了大量费用,这种模式渐渐推广出去,大澧推行的新学院也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商会上叱诧风云的小娘子,竟会是他们大昭的皇后。
萧初霁大力推行新政,政治、经济、民生、军事等诸多方面都已经采纳了新型的改革举措。
他大兴教育,并且允许女子可以读书学习,免除苛捐杂税,同时也在慢慢收回世家大族的权力。
虽然朝中难免有不少阻力,他也清楚这样做会动了大多数贵族的利益,但萧初霁依旧选择这样的方式,制定强硬手段去完成此番改革,哪怕不惜用鲜血去铺路。
当然,此事也必然引起朝中诸多讨伐质疑之声,百姓也不懂为何要改曾经的旧制,毕竟眼下的短暂利益他们尚未看见。
谢楹也问,“倘若不改革,百姓与朝中大臣皆会称你为明君。”
虽然那些事情长远来看是大有裨益的,但眼下的百姓尚未能看到如此长远的未来,所以必然会有不满者。
他们大昭的史官向来耿直,一根筋的脑袋,绝不会对他们“冷血无情”的陛下有什麽夸赞的记述。
可彼时的萧初霁只道,“史书之名,朕不在乎。”
“那你在乎什麽?”她凝眸问道。
萧初霁的视线从手中的奏折中移开,沉吟道,“后世君子会在乎。”
末了,萧初霁的目光又落在谢楹身上,说,“或许,你也会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