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不信,在这个崇洋媚外贬低内地的城市里,会有人拿满屋子的真货来讨好这边的恩客。
多半是滥竽充数的。
仔细分辨拍卖师的话术,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这是一场文字游戏。
比如“这是满清闺秀出嫁时的款式”。
只是款式而已,是不是真货,各位请自己分辨。
漫长的拍卖,终于在两个小时后迎来了叶姗姗期待的那样东西——一整箱的名媛日记。
听说这个名媛生前怀孕过七次,为了不影响她的生意,全部做手术拿掉了。
最后一次,她其实是想生下那个孩子的,奈何染了性病,只能含恨做掉。
这一切她都写在了日记本里。
叶姗姗当然不是想把这个名媛跟邵玉淑做对比,更不是想道德审判这个名媛——毕竟这是个苦出身的可怜渔家女,九死一生的逃离了生她养她的那个魔窟,以为繁华的香江会给她足够的机会,然而,来了才知道,她从来都没得选。
一个身无长物甚至不识字的渔家女,在三十年前的那个乱世里面,确实没什麽机会。
就连认字都是她做了交际花之后,特地请的家庭教师教她的。
所以,走到这一步,到底有几分是自愿的呢?
答案不言而喻。
同样的情况再次出现,这箱日记无人问津。
这跟那套点翠头面的区别在于,前者过于昂贵,而它,看起来不值一文。
丢进壁炉里烤火似乎才是它的归宿,就像这个所谓的名媛,死了臭了无人问津,才是最终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