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李工说的那条山路,需要去另外一个县城,但象蚁山地处偏僻,四人需要先去平时的那个县城,然后在转路,才能到达目的地——第二个远一点县城。
因路途遥远,柳家没有用自家马车,几人坐上了之前柳倾雪和李工去惠人钱庄的那种县城马车。
两个年轻帮工没怎麽出过远门,即便是县城也很少来,所以一路都精神得很,和那些同车的商贩聊得不亦乐乎。
庄楚生不怎麽熟悉象蚁山和县城往来的商贩,倒是问起柳倾雪来,他说道:“你真的放心给宋夫人的那批石雕小像就让你只教了几天的帮工新手来做?”
柳倾雪当然不放心,她随身也带着石块呢,打算有空就做一点,但在这马车上摇摇晃晃是没法做的。柳倾雪给庄楚生看她的随身袋子,里面有张妈给包好的做了一半的一个小块石雕。
“没法子,我又不能让你一个人来!”柳倾雪对庄楚生说道,她现在的身子其实真的不适合奔波劳累,这几天在工地经过几天的流汗锻炼,算是好多了,之前和李工去县城那一次,她回来疲倦了好几天才歇过来。
庄楚生点点头,说道:“这石雕小像和你给我那个不太一样……”
“这是圆雕。”柳倾雪笑道。
“圆雕?”庄楚生跟着重複了一遍,笑道:“这个看起来是挺圆的。”
“圆雕说的不是形状,指的是三百六十度都要雕塑……”柳倾雪说到一半,忽然看见庄楚生迷惑的眼神,忙改口道:“指的是这石雕上下左右前后周身都要雕刻一遍。”
“这个背面也要雕刻?”庄楚生问道。
“正常应该是的。”柳倾雪点头:“但宋夫人给我看的石雕样子,并不是那麽精细,正面人物有图像,背面简单做出个底座就好。準确说应该是深浮雕和线雕的结合体。”
她之前并没有跟庄楚生和帮工们说出石雕分类的準确叫法,都只是简单地叫成“石雕小像”。
其实宋夫人要求的那批订货,她原本是要将石料子每个面都都进行加工,但在宋家宅院里,柳倾雪见到宋夫人给她展示的雕件样子,就是很普通的单面祈福石雕工艺品,估计雕刻起来的不费什麽功夫。
柳倾雪也不知道具体怎麽形容那些石雕工艺品的手法,可能这个时代这个地方流行的就是这种简单的、涉及的石雕技术都是最表面的祈福小像。
柳倾雪留给工地帮工们的“课程作业”就是“凿坯”,即将石料打凿好最基础的坯样,接下来柳倾雪就可以直接将这些打凿好的石料进行雕琢和打磨。
凿坯是没有什麽技术含量的,这并非是柳倾雪保留核心技术,而是帮工们以往接触的石匠活计都是凿那种建筑用石块,至于过渡到各种浮雕、圆雕、线雕甚至是镂雕,还需要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制石坯的过程就是培养手感的过程。
“今天李工带过去了我定的工具,大伙儿用起来就感觉更上手了!”柳倾雪给庄楚生看了一下她留给自己的那套新工具。
庄楚生也是啧啧称奇。
柳倾雪出了村子,就带着帷帽,但一个车里都能互相听见彼此说话,有商贩认出了柳倾雪,听她和庄楚生说了半天,忍不住好奇地问道:“掌柜姑娘,你说的那些什麽雕,做一个得多长时间啊?”
“你问这个?”柳倾雪指了指随身带着的那块半成品,说道:“这个很简单,不到一天就能做好。”这个时间是她的估计,其实她还没有试过宋夫人要求那种单面的石雕小像用多久,很可能比这更快。
商贩问道:“那一个能卖多少钱呢?”
柳倾雪想了想宋夫人给的价格,估算了其中一个的价格,说给了商贩听。商贩听了感慨道:“呀!真好,一天做一个赚得就够多了!到底还是有个手艺才行,比我们风里来雨里去,还担心赔本强得多了。”
商贩羡慕的不无道理,这种石块在象蚁山到处都是,随手就可以捡到,只需要刻上些花纹或者吉祥图样,就能当商品卖出去,真是属于无本买卖了!
此时,车内的另外几个商贩也歪过头来看,阿平和吴三也停下来聊天,听商贩们和柳倾雪交谈。
柳倾雪笑道:“的确算是一门谋生的手艺,但是也要喜欢才有耐心做下去,比如我们家的帮工,过一段时间,恐怕就会有不少放弃的,这个东西堪比绣花,费神得很。”柳倾雪说的是她在现在经历中遇到的真实经验,当初跟她同学一起石雕的,坚持到后来的没有几个,能当做手艺谋生的更是极少。
商贩们传递着看柳倾雪那个半成品,纷纷同意,有商贩说道:“这个东西的确不好做,让我坐上一天半天不动地方,就敲敲打打个小石头,我恐怕一天都坚持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