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腊月初,兵部要将账呈给户部, 户部也在夜以继日地盘查这年大燕各部的开支,到腊月底再上呈内阁审阅,最后由内阁递往皇帝。
催得这般急, 怕是今年的账比去年还难看, 为避帝王怒火烧到自个头上,各个衙署的长官正抠脑地想法子。
军督局同样避免不了, 都督孟秉贞坐在案前, 忙地头发都白了好几根。
除此之外, 明年年初有六年为一期的京察, 各地文官武将要来京,经吏部考核;开春后还有武举科考, 要选出新一代的年轻将领,好为大燕储备人才。
这是皇帝亲自叮嘱,甚至言说选拔时要去观望。
孟秉贞低头看过账,又喝口茶润嗓,拿起武举名册打开。
建国之初,孟家因战功列于开国功臣之中,不高不低的位置,被封长平侯。
至如今一百三十二年过去,那麽多的功臣,唯有孟家还在。其他的朱门绣户,不是因这样,便是因那样的罪被抄家砍头、流放灭门。
孟秉贞得了祖宗的教诲,最懂揆情审势。
好歹在朝廷混了二十多年,还被放在军督局里,哪能不猜到些皇帝的意思。
前三日卫旷来与他说过,又通过内阁递交了辞呈致仕,道身体年迈多病,要卸去军督府的都督同知职位。
虽皇帝还未应允,不过场面上的推脱,哪能轻易放为国征战多年的老将离去。
但想来再有两日,便会答应下来,届时朝廷皆知。
如此镇国公府内,有职位在身的有三人。
三个儿子啊。
两个武将,一个户部的文官。还有那驻守在北疆的三千卫家精兵,并不归兵部直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