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总共有超越两千部电影投递参赛, 最后被选出进入主竞赛单元的只有二十来部。
入围就是一种肯定。
「急急急, 红毯图怎麽还不出!」
「等直播等得心都碎了, 指路一个去了红毯现场的主播, 这个视角不错~」
《港城玫瑰》热映,黎月因为高流量高热度, 吸引到了纷至沓来的合约与综艺邀请,商业价值突破新高。
但与此同时, 也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衍生问题。
《港城玫瑰》入围戛纳,无缘奖项;各大影评只给出中规中矩的评价,承认商业价值, 却暗自哀叹一个才华横溢的女演员,在年少成名之后难出佳作。
这些年很少发评的薛晓玲, 在观看完《港城玫瑰》之后,在她的专栏里再次为黎月写下了一篇长篇影评,言辞恳切。
“如果说《棠公馆》里的棠宁让我见到了黎月作为新人女演员的灵气, 那麽《港城玫瑰》里的玫瑰, 就是像我证明了, 她的灵气没有被消磨掉。”
“其实保持水準, 在舒适圈里饰演性格相似的角色,不是什麽值得苛责的事情。有人选择广度,有人选择深度。”
“但因为这个人是黎月, 作为影迷,我总忍不住对她更苛责一些, 更多一些期待。”
薛晓玲的评价的确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心声。绯闻也好,流量也罢,时尚界的宠儿,资本家钟爱的合作者,那些都是电影之外的世界。
电影有电影的世界,爱电影的人更像爱一场又一场理想主义的梦。
戛纳允许所有的影迷在这里做一切关于电影的疯狂的美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