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战后恢複是个长期的工作。
百姓需要安抚,地方基建和秩序也需要大量的财富来维持。
在现代,安南的三角洲虽说富裕,那也是经过时代发展过的,现在仍然是一片泛滥成灾的荒地。
就好比现在发展起来的两广地区,往远了不提,就是前朝,在百姓眼里,也是满是毒虫瘴气、气候恶劣的流放边陲。
不管安南如何归于景朝的治下,不满的人肯定有,就是它主动归附、纳入,估计都有很多人闹独立。
现在这个时期,有人趁机想要搅浑水,霍瑾瑜也不奇怪。
现在这种时候,她也不求安南变得富裕了,只求十年后,安南能自给自足,不需要中央再拨款。
次日早朝时,霍瑾瑜与衆臣商议如何给安南赈灾以及如何增加移民去安南。
目前安南的汉化策略还是老三样,选派安南贵族子弟来京学习中原文化,在给一些安南本地人辞官收归其心,移居内陆百姓去安南……
不是说这些成效不管用,而是这些都需要时间,不能太过激进。
至于移民,对于普通民衆来说,若是活下去,何必要折腾自己去其他地方,加上近年来国内粮産较为充足,百姓日子好多了,想移民的就更少了。
虽说安南没有辽东那些地方冷,但是许多人更嫌弃它,因为安南它处于亚热带地区,气候闷热,毒虫蛇鼠遍地,而且蚊子还毒,一不小心感染上疟疾,小命都没了。
霍瑾瑜这些年,也一直让人研究如何防治移民疾病,最起码降低水土不服的症状。
朝会一开始是说安南的事情,到了后面,话题就有些歪了。
衆人都知道安南土地肥沃,最适合种水稻,甚至是多季水稻。
……
东南亚半岛与安南都是一样的气候,肯定也适合种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