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锦还乡”行动结束后,霍永安他们不再停留,与毅王告别,就回城了。
……
谢少虞这些时间出了忙碌矿冶、矿场的事情,有閑空的时候,没忘记洛平川的请求,边陲城镇虽然穷,但是关于边民的记录还是详尽的。
洛平川所找之人姓郑,名余牙,根据案录,郑余牙乃是涉及到科举舞弊,所以被革除功名,流放到冀州,年初的时候,因为识字,去了南戈滩铜矿场当小吏。
谢少虞想起洛平川私下里和他说的话,心中叹了一口气。
若是洛平川所说为真,恐怕郑余牙遭遇的事可能是给洛平川準备的。
他听说,一些偏僻地方会威胁穷困学子为富贵子弟代笔,这种事在一些地方十分正常。
而洛平川出身的地方,偏偏也是小地方,要不然也不会在拿到“会元”之前,寂寂无名,一般小地方出来的解元拿到会元的概率确实不高。
谢少虞打算过几天去南戈滩一趟,将洛平川交付的衣物和信件交给郑余牙。
载着谢少虞的马车停在了冀州城最大的书斋附近,再往前,马车就没地方停了。
谢少虞让马车夫守在这里,然后带着护卫和书童往书斋方向走,路过拐角时,发现围着一群人,顿时挑了挑眉。
书童高漫见他感兴趣,不等他吩咐就挤了进去,片刻后,高漫眸子带着兴奋道:“公子,是卖身葬父!”
之前见过几次,一开始他年纪小,还觉得可怜,后来经过公子解惑,也知道其中的猫腻。
来到冀州这麽长时间,还是第一次见到卖身葬父。
谢少虞闻言,顿时没了兴致,转身正要离开,面前就被三四辆马车当了道,顿时皱眉。
车帘揭开,霍永安的脸露出来,“老师。”
其他马车也有人探出来,有徐衔蝉、孙树、贾拓等人,大概十一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