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人进入殿内,向霍瑾瑜行礼,“陛下万岁万万岁!”

“诸卿平身。”霍瑾瑜看向殿中的尹监正,“尹监正,你与诸位爱卿说说这场雨。”

“微臣遵命。”尹监正深吸一口气,开始向衆人说自己的猜测。

其实京城上空的雨云积势他从昨日就注意了,原以为只是普通的一场大雨,可是经过他派人走访京郊还有临县,情况并不妙,根据钦天监的望远镜检测,周围源源不断地雨云往京城这边彙聚,恐怕此雨一时半伙停不了。

尹监正的话没说完,燕都府尹入宫,告知霍瑾瑜,因为暴雨太大,现下城中已经出现内涝,最深处足有一尺深,外城有不少民房庐舍倒塌,现下已有三人溺死。

衆人倒吸一口气,宫外居然已经变成这样子了。

至于这场雨何时停,尹监正也说不準,但是大家已经能判断出,这样的雨别说下个一两天,就是半天,百姓也遭不住。

霍瑾瑜深吸一口气,下达了赈灾命令,命在京所有官吏行动起来,将遭受水淹区域的百姓转移至长安门附近,设粥棚,若是长安门水势危急,继续往端门这里转移。

端门位于紫禁城午门和皇城的正门天安门之间,当时建造紫禁城时,地势垫的比其他区域高,若是端门也淹了,紫禁城基本也会被泡在水里。

至于城外,霍瑾瑜已经不用想了,既然城内已经産生内涝,城郊的禾田估计也淹了。

衆臣拱手行礼领旨,然后纷纷冒雨出去了。

等到衆臣离开太和殿,霍瑾瑜带着人登上了午门的城楼,此时雨势已经可以用湍急来形容了,将人的视线都遮蔽了,霍瑾瑜往下俯瞰,只看到一片汪洋,大雨落到水面砸起的水窝仿佛一张张大嘴,贪婪地张着嘴。

昌宁三年,六月二十二日,京城大雨如注,昼夜不止,二十三日下午方才渐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