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来到这里十多年,都没有等到结果,与其将希望放到别人身上,不如靠自己,自己创造条件,说不定老天保佑,提前找到玉米、红薯、土豆等高産东西。
霍瑾瑜喊来了六部尚书,和他们说了加大对出海贸易支持的想法,扶持民间造船业发展,看看能不能加快造船业的发展。
经过商讨,六部尚书也没有反对。
不过霍瑾瑜还是叮嘱工部尚书发展起自己的造船厂,不要到最后连民间的造船业都追赶不上。
而且一般来说,官方的造船需求和民间的船是有差别的。
民间的船为了运货要求,一般注重载量,而水师需要的则是战船,机动性和防护能力都有要求,与民间的船是两个研究路子。
即使不是海船,内陆的战船也不是普通的船只要求,对用料、建造工艺都是相当讲究,不然防护力不达标,现在已经有了火炮。辛辛苦苦耗费大笔钱建造的船若是被火炮给一下子给轰散架了,她要心疼死。
她就是再有钱,也架不住几万、十几万往水里抛。
工部尚书点头,将陛下的要求记在心里,心中揣测陛下这麽着急发展造船业,难道之后要开展海战。
工部尚书对于这想法,也不怎麽在意,毕竟俯瞰周边,都是番邦属国,压根没有开展海战的条件。
除了这些,霍瑾瑜还让人发布了一个悬赏,让那些出海的人寻找海外作物,若是能找到,必有重赏,只求能尽早找到她需求的作物。
官员们对此事又是颂扬不断。
霍瑾瑜现在对于这些话,已经能左耳进、右耳出。
这些好听的话听多了,容易让人飘,他们与其夸夸,不如多干点活,她会更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