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康熙年间,做太子和皇子们的老师,可不是一个好差事啊。
这麽说完之后,陶长安就带着自己的两个伴读和哈哈珠子一起来到课堂另一边的位子上坐下了。
陶长安的两个伴读,一个是康熙指定的三品大员之子李齐,另一个其实是陶长安舅舅家的表哥马佳氏格硕,其余八位哈哈珠子,即使从包衣当中选出来的。
两个伴读是康熙和荣妃挑选的,陶长安见没什麽问题,也就没有多说什麽了,至于剩下的八个哈哈珠子,就是荣妃请示了康熙同意以后,让陶长安自己挑选的。
毕竟这些人以后都是伺候陶长安的人,只要没有什麽大问题,还是让小儿子挑选自己喜欢的人比较好。
考虑到自己以后还需要人手帮忙办事,因此陶长安在挑选哈哈珠子的时候,特地挑了一些看起来人品不错的。
虽然这些人如今跟陶长安一样,也只是五六岁的孩子,看着好像并不能够帮忙做什麽,但这些人跟着陶长安在上书房一起读书,经过多年相处以后,能力和忠心方面肯定比其他人强上不少。
凭陶长安这麽多年培养属下的能力,还是十分有信心把这些人培养出来的。
等以后大家长大一些了,这些人就会成为陶长安在清朝这边发展势力的基石,以他们为中心,以后可以挑选更多合适的人来发展势力。
虽然陶长安没有想着要像原主那样,跟其他兄弟来一个九龙夺嫡,但起码的自保能力还是要有的。
不争皇位不代表着陶长安就什麽事情都不做,该有的排面势力还是要有的,要不然等以后其他兄弟都长大起来开始争斗了,自己要是没有一点自保能力,难道让自己充当其他兄弟斗争的下的炮灰吗?
最不能够做的,就是把自己命运和希望寄托在其他人的怜悯和同情上面,陶长安可不认为从小在皇宫里面长大的人,还会有良心这东西!
皇位的争夺往往伴随着腥风血雨,皇子之间能够忍住没对其他兄弟下死手,其实已经算是非常克制的了。
但万一有谁被逼急了,要对自己或者自己的亲人下死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