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外围着的难民确实很多,朝廷征用了几块田地,搭建了草棚,作为这些难民目前的栖身之所。
那些难民个个瘦小,虽然眼下夜里已经转凉,但他们身上还是只有薄薄的一件汗衫,有些男人的胸口袒露着,可以看见他们胸前的排骨仿佛要突破那一层薄薄的皮。
能逃难到这儿的,这都是些正值壮年的,那些年老的、体弱多病的,早就已经死在逃难的旅途中了。
苏余看见那些人灰头土脸、面颊凹陷、有气无力,也是忍不住叹息。只能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了。
苏鹤扬的粥棚就搭在朝廷粥棚的隔壁,许多官员也都认识他,见了面也都还是挺客气的。
苏鹤扬很喜欢这种被人敬重的感觉,自然更加卖力。
上学的时候老师只教,做了好事就想让别人知道就不是真正的善,是僞善。
但苏余觉得这话若是这样说就有些片面了。
苏鹤扬虽然在营业大善人这个“人设”,但他确确实实做了善事。
可倘若他要是没有做善事,还要去立这个“人设”,那才叫僞善。
第三十三章
说到这赈粥之举,康雍间时常有之。
苏余记得之前学历史的时候就学过,康熙九年,江苏嘉定县连遭灾荒,“夏时霪雨杀禾,秋来飓见拔木”,导致翌年闹起春荒,县府设厂施粥。
清代人办粥厂,有的纯粹官办,有的官绅合办,也有的由缙绅独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