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页

不断有人被掀于马下,被马蹄践踏,最终成为一片血肉模糊的肉泥,这就是战争,是一条条人命铺成的一片血路,而王侯将相,他们躲在后方,等着踏过这条血路,登上权力顶峰。

袁晏陪着赵之邈一起站在高处,他们身边围着一圈又一圈的士兵,赵之邈一个养尊处优多年的王爷,不可能有上阵杀敌的本事,他唯一要做的就是站在这里,鼓舞士气,保全自己。

风里夹杂着血腥味,扑在袁晏的脸上,他想闭上眼睛不去看,但是却控制不住自己想象,在战场上倒下的每一个人,每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他们本是自己这一生的主角,却成为上位者手中操控的棋子,他们献出最宝贵的生命,却不过是历史一片小小的微尘。

那他自己呢?他所谓的事业,他用他再度获得的生命,在胥国所做下的所有事,究竟有什麽意义,他是不是真的帮到了任何人,是帮到这些手握皇权的政治家?还是帮到胥国的商业,百姓的民生?或是帮到了他自己,成就了他生命的价值?

前世他终日碌碌,没有来得及享受生命的美好,就带着过度透支的身体离世,今生他以为自己获得了爱和真诚,得到了他人的赞许和帮助,也为他人付出,为自己拼搏,可到头来一场战争,又让他看到了生命的脆弱与虚无,看到衆生的无能为力。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而城门最终还是被打开了,守城军已经尽力,万宁军的战力和斗志,都远超魏老将军的预料,他已经年迈,在战场上坚持到最后一刻,是他能为胥国所做的最后一件事,他死得壮烈,一同带走的,是万宁军的主力部队,而将战争拖入黄昏,也是他和郑行制定下的战术。

城中的巷战,只有在夜色的掩映之下,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

将领们杀出一条血路,恭迎赵之邈进京,袁晏骑着马,跟在简阳王身侧,袁晏所呈交的布防图,赵之邈仍然不能全盘相信,因此他将袁晏带在身边,就是要用他一条命,来检验这布防图的真实性。

直到进入城中的那一刻,袁晏反而清醒了,他或许做不了太多的事,可战争总是会结束的,他能救一人,就救一人,能救百人,就救百人,他只要一刻没有放弃,一刻还在思考、在谋划,那他的生命就还有意义。

真正的活着,就是不放弃自己的思想,不改变自己的信念,他的每一次心跳和呼吸,都是为了他自己,和为了跟他一样,那些平凡又不平凡的生命。

第 62 章

城中埋伏的,正是多年拱卫京城的京畿营,京畿营从建营的那一刻起,他们肩负的就是守卫王城的使命,在胥国,没有哪一只部队比他们更了解京城的每一条巷道,包括那些潜藏在地下的排水渠。

此时此刻,就有一只队伍藏在排水渠之下,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简阳王赵之邈,最好的结果自然是生擒,若是不能生擒,那便直取赵之邈性命。

而袁晏要做的,就是引诱赵之邈来到他们设下的陷阱,只要能将赵之邈拿下,那无论万宁军与京畿营交战的结果如何,这场战阵都会被迫落下帷幕。

而温菁,她早已悄悄离开简阳王一方的营帐,将消息传给了陈诚,她将袁晴晴安然无恙的消息带给了袁晏,陈诚即刻收回了暗杀袁晏的命令。让袁晏活着走进城门,这才让袁晏得以按照他此前郑行与袁晏制定的计划,达成这一出请君入瓮。

今夜的月色暗淡,万宁军举着火把,穿行在街巷之中,埋伏在城中的京畿营一阵一阵杀出,几下里明暗交替,就有人血洒长街,士兵们的尸体横陈于街,京城作为胥国多年的政治中心,已经很久没有死过这麽多人了。

而百姓们呢,他们只能尽量安静地藏身于家中,胥国内战,两边都下了勿扰黎民的命令,可散落的火把点燃了草堆,又蔓延到房舍,夺路而逃的百姓四散于战场之上,仓皇之中闯入敌阵,不明不白地就化为刀下冤魂。

相比已陷入乱战的京城,此时的胥国皇宫中的烛火通明,从宫门口到大殿上,皇城司的士兵们严阵以待,如果万宁军真的沖开宫门,他们就是陈诚的最后一道防线。

皇宫四边四角,一共八扇门,大门可容纳四车同时并行,而角门只不过四人比肩的距离,要想快速进军,自然是要走四边的大门,皇宫北门离开朝的正殿、皇上的寝殿都最近,万宁军想以最快的速度拿下皇宫,唯有带兵直取北门,才是最好的路径。

但是也正因如此,皇宫里的兵力部署,也以北门处最为严密,皇城司、京畿营,连同魏老将军的残部,所有能集结的精锐战力,此刻都守在北门前,等待着万宁军破门而入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