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页

有了这些上好的战马助阵,魏老的军队立即回师南下,赶往京城救驾。

第 57 章

只是南方的战场可就没有这麽顺利了,水师的军队虽然早已埋伏在万宁州四围,但是他们长于水上作战,不善陆战,在两兵交接之时,问题很快就暴露了出来,万宁州的士兵秘密训练已久,一朝得见天日,有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

水师拼尽全力,也只折损了万宁军的侧翼军队,延缓了主力军北上的速度,不能将他们尽数斩于剑下,好在陈诚早已下令封水路,这大批的军队只能以陆路进京,倒是为他们后续援兵争取了时间。

东南、西北,两只军队已经向京城驰援而来,对万宁军形成两面包抄之势,京畿营与城防司则由郑行率领,在京中严阵以待。

简阳王不知通过什麽手段,已经与万宁军会合,如今正亲率雄师,直奔京城而来。目前的局面对于简阳王来说,只有殊死一搏,直逼京城一条路可走,事已至此,再无回旋的余地了。

万宁军来势汹汹,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已经攻占了数座城池,皇上的寿宴自然没有按原计划进行,那些为了寿宴而预备的银两,全部被用于军需统筹之中。

战事已起,袁晏皇党的身份也已经翻上明面,简阳王谋反,青城州第一时间便被万宁军攻占,虽然袁晏在皇帝公布寿宴谋划之时,就已经安排袁家人撤出青城州避祸,可袁晴晴作为李寻的妻子,却选择了与丈夫同进退,留守在青城州中。

以李寻的为人,袁晴晴应当不会有性命之忧,只是青城州与京城断绝消息,想到妹妹和外甥,袁晏的心也始终不能放下。

郑行派出去的探子来报,大概在十日之后,万宁军就将兵临城下,而生死之战,也将随之一触即发。

好在魏老的军队仗着从原陆城抢来的快马,此时已经接近京城,很快就能与京畿营会师,政变的消息也已经传达至各个州府,几个军区中部分被简阳王策反,少部分决定两不相帮按兵不动,而更多的已经派出兵马增援京师。

再强盛的国家也顶不住内乱的压力,战火蔓延之处,百姓四处逃亡,所有企业都毫无意外地受到重创,而主要办事机构设在京城和青城州的兴业办,如今更是只得停业。

“袁晏,你说如果我们战死皇城,是不是就能回去了?”

袁晏于战事上不通,那些作战方略和兵法,都以郑行的安排为是,可是皇上还是将袁晏留在身边,袁晏虽然不能在战事上为陈诚出谋划策,可是只有袁晏在他的身边,他的心里才能觉得安心一些。

“这一切还没走到绝路,大可不必这麽悲观,你是皇上,如果连你都没有信心,那将士们的军心又怎麽能立得住。我们既然来到这里,带着远超于这个时代的信息和智慧,就不能在此时认输,幸运之神眷顾过我们一次,怕是很难再眷顾我们第二次,我们不能把死亡当作退路。”

陈诚从来到胥国后就一直在想,他上一世的死亡将他送来了胥国,那他如果再死一次,是不是还能回到他的故乡,可他却一直没有勇气以身犯险,拿自己的命去赌,如今这麽想,也不过是他焦虑之中一点自我安慰罢了。

“你说得对,咱们在那个世界,恐怕尸体都已经火化了,穿回去做个孤魂野鬼,哪里比得上在这做皇帝,这一战,我们只能赢。”

废了这麽久的陈诚,终于在战争来临之时,给大家展示了一把他的真本事,他靠着他当年城乡规划出身的背景,对将士们拆解了京城的布局,如果万宁军真的攻入京城,那他们在进入皇宫之前,必然会先跟守卫皇城的士兵在京中展开巷战。

哪一处可以做诱敌深入一网打尽,哪一处可以占据高位以守待攻,哪一处可以布置路障陷阱,皇上一番话,听得包括郑行在内的主将是一愣一愣的,胥国承平日久,没想到皇上久居皇城,竟然对战术能有这一番见识。

只有深知陈诚底细的袁晏知道,这不过是先进生産力和知识面所带来的降维打击。

在万宁军攻入京城之前,魏老将军不断带着军队袭扰万宁军的行军,从战力上,万宁军必定有所损害,但是在简阳王数年经营之下,他的支持者也不少,即便斩断了水路,简阳王也能从拥护他的富商手中获得供给。

说到这些富商的支持,或许部分功劳还要归结于袁晏,他创立兴业办扶植商业发展,后期虽然有皇帝的支持,可从兴业办发展伊始,就被视为王党的政绩,王党的统治政策,也被认为将会更加倾向商贾,因此简阳王的篡位,最忠实的拥趸不来自于民间和军方,而是来自于富商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