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通判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还会卷进这样的谋逆大案,顿时觉得眼前发晕,袁晏连忙扶着袁通判在榻上坐下,又给他顺了顺气,宽慰道:“如今我们先简阳王一步查到了消息,皇上好歹也是当今天子,事情未必会走向最坏的局面,我也不过是提前防备着,说不定到时候皇上顺利拿下乱臣贼子,我还成了护国功臣,父亲且宽些心。”
事实上,袁晏对陈诚还真没有什麽信心,但是看着袁通判吓得脸色都变了,袁晏生怕还不等简阳王动手,自己就把自己父亲吓出个好歹,因此只能拿些话出来宽慰。
“晏儿不过是想着为我们俩谋划个后路,古来意图谋权篡位的不少,有几个能成的。晏儿如今身上系着的是胥国百姓的安危,你帮不上忙也就算了,还做出这番样子,给晏儿添乱!”林夫人不愧是林老太爷亲生的女儿,袁家这麽多年来的主心骨,比起袁通判,更要沉得住气。
她对袁晏说道:“你放心,我同你爹都这麽大岁数了,知道怎麽样顾好自己的安危,你照料好自己就是。林府如今虽然不比我父亲在时,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有林府在,我们不说别的,逃一条命总归是不难的。”
第 54 章
吃过了早饭,袁晏决定动身往李府上走一趟,李寻是赵之邈的麾下,虽然不知道在谋逆这件事里,李寻的参与程度如何,但自己在他跟前露个面,也算是坐实自己如今身在青城州。
再一个,袁晏也想见见袁晴晴,没想到这一次从京城回来,自己竟然就是做舅舅的人了,都说外甥像舅,也不知道自己再回京城一趟,来日还有没有福气见自己这个外甥一面。不过有李寻在,来日袁晴晴的安危倒是可以不必操心。
袁晏来到李府门前,等着看门的小厮进去通传,不多时,袁晴晴夫妇便亲自出来门外迎接,如今袁晏与李寻同为正三品,两人简单见了个礼,袁晴晴拉着袁晏就要说话,还是李寻出言阻止:“你哥哥大病初愈,站在风口里又添病了可怎麽好?快请到屋里喝杯热茶。”
进屋落座,袁晴晴亲自捧着茶点上来,袁晏赶忙起身接了:“你是有身子的人了,我自己来就好。”
袁晏心疼袁晴晴,袁晴晴更是心疼袁晏:“你如今跑那麽远去做官,才去了几个月,竟瘦了这麽多,又病了一场,这脸色更不好看了,官场上的事再忙,也要顾着自己身子才是啊。”
“路上着了凉,原也不是什麽大病,只是一路行船颠簸,休息得不好,病才重了些,如今已经无碍了,不愧是做了娘的人,如今连你竟也变得唠唠叨叨起来。”
“哎,我的大舅哥,你这话可就说差了。”李寻一面扶着袁晴晴坐下,一面调侃他们兄妹二人:“我这娘子,你若不来,她就仍是未出阁那样的小姑娘一样,只有你来了,她才肯摆出这幅当娘的派头来,不信你问问她,去年我生了场病,她在旁边哭得仿佛正给我送终,却愣是想不起来把水喂我一口。”
“呸呸呸,大过年的,说什麽不吉利的话呢。”袁晴晴听着李寻揭她的短,拿起一块糖糕就要去堵上他的嘴。
两人是新婚夫妻,正是蜜里调油的时候,看到他们如此嬉笑打闹,袁晏才觉得心里难得地平静了下来。
既然过了府,袁晴晴自然要留袁晏用过午膳才走,她如今有孕,吃得比平时多,三个人一顿饭,即便没有酒,也足吃了有近半个时辰,饭后喝茶的功夫,李寻才问道:“你这次来,预备多早晚回京?”
袁晏看着李寻道:“兴业办过了十五便要複市,算着脚程,我明日便得动身了。”
“大丈夫自当以公事为重,你且安心去,家中的一切有我呢,晴晴和二老我都会看顾好的。”
哪怕林夫人和袁晴晴心里再牵挂,她们也不得不目送袁晏登上回京的轮渡,渡口上风大,袁晏在船上摆手让她们快回去,船渐行渐远,岸上的人影很快就看不见了。
自从温菁入了京城,袁晏的信交到陈诚手里,陈诚便日夜不安,又因为年节的缘故,不得不每日与赵之邈一起参与皇族祭祀、饮宴等大礼,他心中煎熬,又不得不照常面对赵之邈,个中折磨,不消细说。
“皇上,今年御花园里的迎春早早就开了,有此吉兆,来年必是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今日初九,按照宫中惯例,衆王公会随皇帝一起,游春祈福,方才出言的,乃是皇上庶出的弟弟,同安郡王赵之嘉,自打知道了赵之邈的狼子野心,陈诚看着自己这两个安分的庶弟就越发的顺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