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宝连日来遭受审讯,对府衙是配合至极,见到庭上的林家兄弟和王环,便立刻反应过来是怎麽回事,程一陆的惊堂木一拍,他就竹筒倒豆子全招了。
这一局,果然是王宝宝和王环串谋好的,王家预备抽身已久,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地钻营变现之法,这个借款之局就是一例。
这笔借款以王家鱼庄之名向王环借银百两,这笔银子确确实实是进了公账,只是有意模糊了出借人和到期日。
王家不会干损人不利己的事,在这五百两之外,王环另封了三百两银子,送去王宝宝的私宅,当时王家鱼庄的股价居高不下,比起他即将到手的一成股份,这三百两银子根本不在话下。
事情审到此处,真相已经水落石出,这出借银还股的戏码,就是王环和王宝宝设给接手人的圈套,虽然王宝宝已然入狱,可是已经付出八百两银子的王环还是决定铤而走险,决定凭借手上的证据赌一把,说不定府衙会判还林府给他这一成的股份。
程一陆判处王环与王宝宝通谋讹诈之罪,即刻将王环押往刑狱,王宝宝虽然与其通谋,但念在其如实招供,故罚银五百,不另加刑期。
案子审结,府吏们清场退堂,林府兄弟总算了结此案,预备先往袁府去向袁晏说明结果,一并谢过袁晏,二人刚走出府衙不久,就被程一陆出声拦下。
兄弟两个忙向程一陆见过礼,程一陆摆摆手免过,向两人问道:“还请问两位一句,二位方才在朝堂上的一席话,是不是袁晏的授意?”
两人对视一眼,答道:“不敢欺瞒大人,昨日夜里,我们便前往袁府问过袁晏的主意,今日早晨他便托人送来了这封应诉意见,今日在朝堂上的一番话,都是这封应诉意见里的说辞,我们不过鹦鹉学舌罢了。”
二人说着,向程一陆递上袁晏的手书。
程一陆当年在李寻府上曾见过袁晏的笔迹,那一手臭字,比之黄毛小儿尚且不如,可如今已是清丽娟秀,这一年来,袁晏实在是让人刮目相看。
程一陆将袁晏的手书送还二人:“我猜得不错的话,两位这是要往袁府上去,麻烦二位替我转告袁晏一声,兴业办建立以来,新事频出,诸项法律都有适用和更新上的难题,他若是有空的时候,还请到府衙坐坐,与我探讨一二。”
林家兄弟连忙答应,三人这才在府衙前别过。
第 33 章
青城州远离京城,政治色彩并不浓厚,因此并不像某些强集权朝代那样,希望通过规行矩步的孝道把臣民摁死,按照青城州的习俗,老人去世后,后代子孙孝期为七七四十九日,孝期既满,诸事皆宜,并不需要因为守着过世之人的礼,而废了生者的大好光阴。
所以在林老爷子过世七七之后,各路媒人又同此前一样登袁府的门,为袁晴晴提亲。
但是大家都没有想到,这次委托媒婆提亲之人,竟然是青城州州府李寻。
原来那日袁晏带着袁晴晴在茶馆里同李寻一见,二人不知怎的就看对了眼,在那之后时常往来联络,连袁晏都被蒙在鼓里。
虽然真爱能跨越身份和年龄的限制,但昨日还是兄长加上司,今日就要成为自己的妹夫,袁晏多少也是有些不习惯的,只是这门亲事不仅当事人双方情投意合,两家也勉强算得上门当户对,实在没有什麽反对的理由。
李寻和袁晴晴两人合了八字,请了期,说来也巧,这婚期竟然定在了八月十四,袁晏生日的前一天。
虽然林府同袁晴晴并无血缘上的关系,可两府毕竟结为姻亲,而这袁府更是要与青城州知州结亲,八面玲珑如林府兄弟,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他们给袁府献上的贺礼,就是由林府出资,承办这场李袁两府喜宴。
林府已将收入旗下的王家鱼庄,更名为碧顷坊,又依靠此前交割时王家提供的材料,一点点地将那些低价出售的客栈园林收了回来。袁晏不用猜都知道,林家兄弟是想要把这场喜宴设在这个碧顷坊里。
经过此前一场腥风血雨,王家鱼庄的形象即使改名也难以立时扭转过来,林府这是要通过青城州一场万衆瞩目的婚宴,重塑碧顷坊的形象。
虽然这是贺礼,可袁府也好,李寻也好,都不是会在意一场婚宴费用的人家,甚至可以说,这样一场喜宴的主导权不放在自己的手上,都需要考虑面子和流言的问题。
这事虽然是林府沾了光,可袁晏倒是乐见其成,就不说袁林两家的关系本就血脉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就是沖着能重建王家鱼庄昔日的影响力,弥补一场股灾给它带来的负面影响,私心看来,袁晏也觉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