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页

这阵子兴业办的风雨,老爷子又怎麽可能不知道呢?当初兴业办创立之初,是他对袁晏说,兴业办若是有不妥,赔上的可是百姓的生计,可当袁晏手里的兴业办真出了事的时候,还是老爷子在为他筹谋填补。

只是袁晏这一世受老爷子的恩惠,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偿还了。

林驰走到袁晏的身侧,拍了拍袁晏的肩膀:“老爷子总是惦记着你,你是官身,又有兴业办的规矩在,王家鱼庄只能交到我们兄弟手里,你放心,我们定不负老爷子的遗愿,有林府接手,必能将王家鱼庄再度盘活。”

从前只是知道林府是青城州中首富,但究竟有多富,袁晏也是直到今日林府分配遗産,才得以窥见,有这样雄厚的资金作为后盾,王家鱼庄起死回生不成问题,而他这两位表兄,也是颇有手段之人,这些年林老爷子逐渐放手,就是这两位表兄撑起这一摊家业。

袁晏搭了一下林驰的手:“那就有劳表兄了。”

林驰笑了笑:“哪里话,大家都是一家人。”

丧礼后不久,林驰林骋便依照林老太爷遗愿,经过兴业办的批準以及与王家的谈判,成功接手了王家手中非流通部分的股权,成为王家鱼庄的新东家,林府在青城州多年,在青城州百姓的心里,林府就意味着传承数代的家业和背靠矿山的雄厚资金,这样一剂强心针下去,王家鱼庄的股票终于渐渐回温。

事实上,想要通过并购王家鱼庄获得上市机会的企业不在少数,甚至京城里都有很多商户跃跃欲试,那曾经被袁晏否决,又被温菁拿来给康先生的身份做文章的李家就是其中之一。

那康先生确实出自李家旗下的神农堂不假,可是他只不过是个曾在李家担任采买的伙计,因为他手脚不干净,很早也就不用他了,温菁是个惯于玩文字游戏的,当时三言两语,就把袁晏将目光转向京城资本。

但当初袁晏有一点分析的没错,那就是这个李家,也绝不是什麽省油的灯,他年年有事故,却年年拿下宫里御药房的皇家采办项目,宫里宫外两幅嘴脸,分号开遍北方各州府,若说背后的人与朝廷无关,袁晏也不能信。

这一次妄图抄底,接手王家鱼庄的,也有李家,他们的根基一向在京城,并沿着京城向四周辐射,手还没有伸到南方,尤其是未曾伸到简阳王的封地中来,兴业办上市是他们出手的第一次尝试,眼见一击不中,便希望能够通过并购王家鱼庄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可偏偏那王家虽然是準备釜底抽薪的货色,此刻比谁都着急将王家的産业出手,却还是因为与林老爷子的交情,愿意卖林家几分薄面,因此虽然许家第一个与王家接触,王家却还是在收到林府的去信后,第一时间与林家完成了交割。

林府和袁晏的关系并不是什麽秘密,起初袁晏驳回李家的申请,许李家尚且能忍,现在又被林府截胡,新账旧账,都算在他们头上,消息一传回京城,李家的当家人便是勃然大怒:“好你个袁晏,好你个林府,这是明目张胆地从我们许家的碗里抢肉吃,真当天高皇帝远,我奈何不了你们!”

第 31 章

温菁下落不明,一并化为泡影的,还有她在漕帮当铺里带走的五万两银子,王家鱼庄的事在青城州里闹得沸沸扬扬,那些曾经在漕帮当铺中典当的人也逐渐醒过神来。

一时之间,典当物价值超过典当金额的人,要提前赎回自己的典当物,典当物不足典当金额的人,想借此机会将这笔典当做成烂账,迟迟不肯赎回。

可是那些典当物已经被温菁和温长安再度典当到各个州府的当铺中去,当初着急用钱,又不敢声张,因此利息高得骇人,温长安拆了东墙补西墙,也填不上这笔巨额的亏空。

漕帮是温氏一族的营生,温菁这一脉,也只是占了个小头,如今当铺事发,温氏一族立即将漕帮的资産进行切割,好歹顾念着一点血脉情分,以还算合理的价格,买断了温菁一家在漕帮中的份额。

温长安用这笔银子赎回了部分当时典当到附近州府的典当物,可因为沉重的利息,这笔钱也只是杯水车薪,难以覆盖,典当主和趁火打劫的成日在漕帮当铺门前闹事,温长安不得已出售了房産田地,试图补上这笔亏空。

如温长安当初所担忧的那样,漕帮当铺二次典当,已经坏了行里的规矩,当铺的生意急转直下,他每天睁眼就在为还钱奔命,漕帮与他们切割之后,家里已经彻底没了进项,温父受此刺激,更是一病不起。

一面是急病的老父,一面是还不满周岁的幼子,家中的房産都已出售,温长安撑到此时,已是山穷水尽,终于在某天夜里,连夜带着一家老小偷偷离开了青城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