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规则上看,徐往的行为并无不妥,可是当日徐往信息旦旦,承诺抚养寡嫂,如今却将青城酒坊的股份都收回到自己手上,袁晏没忍住,还是过问了一句。
这一问才知道,徐往这次出售股份,正是为了自己的大嫂,徐进与其妻,是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为夫妻,婚后总觉彼此并不相合,不过是凑合搭伴过日子,再加上两人也无所出,因此感情并不十分深厚。当初哭得撕心裂肺,也不过是担忧自己此身再无依靠,哭自己命苦罢了,如今徐进过世已有大半年,徐往这位寡嫂不愿在徐府上蹉跎岁月,预备改嫁。
对于自己手上的股份,这位寡嫂倒是也不留恋,只要徐往折了现钱给她就好,偏徐府新进置了房舍,徐往手上也没有现钱,所以才想到将股份再次出售。
徐往这麽一来,倒是又为袁晏在青城州进行股份买卖举了一例,有徐往做例,投资者们就能更鲜明地看到,这股份间的转移不仅能享受到被投企业的分红,还能因为被投企业的资産增值,在转让股份之时大赚一笔。
袁晏未置可否,兴业办的规则已经逐渐完善起来了,虽然他是兴业办的管理人,但是他需要避免让他的个人意志,影响到正常的商业行为,他过问徐家之事,已经是逾越了他本人和兴业办的职能範围。
尽管古代的账目要比现代的简单得多,但审查起来也远非一日之功,为了尽快开市,钱代带着审计团队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袁晏也从旁盯着,他明明没有压开市的ddl,可钱代偏是个心里搁不住未完项目的,打工人惜打工人,袁晏现在每天亲自到点赶人,尽量让钱代手下的人免遭钱代的内卷压力。
最终,首批符合开市条件的企业出炉,经过钱代团队的严格筛查,仅剩三家,一家是袁晏此前看好的王家鱼庄,一家是主营车轿船舶制造的青城木业,还有一家是青城州最大的饰品锻造经营商,云想钗环。
另外还有的,就是挂牌股权转让的青城酒坊了。
在开市之前,袁晏还是找到了王家鱼庄,跟他们强调,兴业办只居中牵线搭桥,不会亲自下场,无论是投资者还是被投企业,此后如何全凭本事,如果王家此次募资,是出于想通过兴业办的力量打压漕帮的船运,那恐怕不能如愿。
王家这代当家人名叫王宝宝,看着约莫三十出头,他向袁晏解释道,王家确实存了借势的想法,但并非想要兴业办亲自下场,只要能借募资造势就好。
兴业办收到的募资意向书会经兴业办向外公告,青城州里对漕帮不满的人不在少数,王家想要的,就是借兴业办募资将他们意图打压漕帮的举措大白于天下,并最终团结这股力量,为来日正式开啓和漕帮的商业战打下基础。
兴业办才刚筹办不久,王家就能想到利用它来掀起舆论,袁晏觉得自己果然没有看错,这王家有实力有想法,未来必将在青城州商界大放异彩。
第 18 章
这是兴业办的开市首日,也是青城州首次进行集中的股权交易,袁晏依照李寻和林老爷子的建议,拔高了準入门槛,本次的股权交易,需要对投方进行验资,只有资産超过一千两银子的企业,才能参与到股权交易中来,而个人名下无论有多少资産,都暂时不能取得交易者身份。
开市首日袁晏自然也在现场,包括林家在内,参与交易的大多数投资者都是青城州颇具规模的成熟企业主,林老爷子今天没有亲自到场,到场的是袁晏的两位表兄,林驰和林骋,林老爷子老来得女,这两位舅表兄也与袁晏相差了近十岁。
作为林府的第三代,老人不考虑的将来,林氏兄弟不能不考虑。林驰和林骋一直在尝试将林府的産业升级转型,如今兴业处的兴办,正是良机,他们虽然坐拥林家玉矿,不需要通过兴业办募集资本,但是对于对外投资,两兄弟还是很感兴趣的。
袁晏同两位表兄简单寒暄了几句,青城州里,没有人不知道袁晏同林府的关系,不论今日三人是否接触,只怕也难免被议论,既然如此,那倒不如大大方方打过招呼,横竖袁晏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一切按照章程办事,倒也不用在意落了他人的口实。
若说林府的出现在袁晏的意料之内,那袁晏接下来看到的这张脸,可就是大大地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袁晴晴,你怎麽在这里?!”
袁晴晴见躲不过自家哥哥的眼睛,索性笑嘻嘻地凑上来打招呼:“见过哥哥。”
“问你话呢,你怎麽会在这?”
袁晴晴一摸鼻子:“早就听说哥哥筹备兴业办,我这不是想给哥哥捧捧场撑撑门面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