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页

袁晏连忙向李寻一拱手:“知州大人,属下领命。”

李寻也懒得同他计较,摆了摆手,走出了议事堂,往内院去了。

李寻走后,钱代立马铺开纸笔,与周管家协商拟定品酒大会的采购清单、人员布置、流程安排,钱代心细,梳理的流程也是条理分明,他与周管家你一言,我一语,虽然不是有意排挤,只是时间短任务重,事情没理出个大概之前,两人也没心思顾及袁晏。

袁晏也没有急着参与其中,几年律师做下来,在真正摸清楚事件背景和参与人员的行事风格之前,他不会贸然开口,即使是开口,最多也是给些保守意见。

一个时辰过去,也到了用午膳的时间,不参与品酒大会策划的两名参军已经离开了议事堂,眼见方案框架搭得差不多了,钱代才礼貌性地问了问一直守在一旁的袁晏:“大略的方案就是这些,袁参军意下如何?”

钱代以为袁晏不过是碍于李寻的吩咐,在这儿也就应个卯,一个养尊处优的大少爷,虽然人在这里,未必肯在他们的方案上用心,更别提能派得上什麽用场,给个话口让袁晏狗屁不通地点评几句也算是给李寻一个交代,就好打发他去用膳了。

袁晏先是拿起了笔,想了一想又放下,对着钱代说道:“两位的提案很是详尽妥当,后进受益匪浅。只是我首日当差,能跟着前辈学习,也就斗胆说一说自己一点不成体系的小见识,说出来若是有点用场,两位便斟酌斟酌,若是不妥,还请二位前辈指点才好。”

如果说学历背景是律所明白的门槛,那相貌谈吐,行事风格就是律所隐形的门槛,曾经袁晏律师团队的老板,在圈子里是出了名的苛刻,能入得她的法眼,除了袁晏本身履历足够漂亮之外,也得益于他一副乖巧清秀的面孔。

比起诉讼团队,他的相貌其实更符合非诉团队的胃口,有儒雅书卷之气,又不过分强势,很好地缓和了客户对律师精明老辣,八百个心眼子的刻板印象,非诉团队的客户大多数是企业客户,团队老板强势干练,手下的中低年级律师乖巧能干,专业技术过硬,才能更好地拉到甲方爸爸们的好感和信赖。

袁晏见人三分笑,又格外谦虚有礼,与传言竟是大不相同,钱代和周管家也难免愿意给这位新人多点耐心:“袁参军但讲无妨。”

袁晏指了指钱代书稿上品酒人一项,向他们说道:“本次品酒大会,竞标的两个核心指标,一个是酒的质量,一个是酒的价格。从质量上看,两位选定的这位品酒之人,也就是本次品酒大会的裁判,乃是本地藏酒的名家庄老先生。

这位藏酒名家虽然在品酒一事上颇有经验和门道,但酒的质量是客观的,人的口味却是主观的,这次进献贡酒,唯一的目标受衆就是皇上,虽然天子的喜好注定是隐秘,可是这位庄老先生年近七十,又多年饮酒,以其喜好为标準,怕是与皇上的口味有所出入。”

钱代细想了一想:“袁参军此言有理,那在袁参军看来,选何人作为裁判更加合适呢?”

“起码要对标几个不同的维度,选择更广泛的评价标準,首先皇上这次品酒,乃是尝过简阳王携带进京的几坛青梅酒,那酒虽未必是最好,但可以作为选酒的一个基準线,大致依据其数据,对産品做一个初筛,这位庄老先生舌头必然比一般人老辣,由他来做这一轮判断,还是很不错的。

另外对标皇上的饮食习惯,这青城州里最与之相近的,大概就是身在宗室的李知州了,不敢说完全对标皇上的标準,但他大概也是锦衣玉食长大,体质、口味上,多少是更接近一些。

另外还需要加设一名女性评审,皇上拿到贡酒,必然要赏赐亲贵和后宫,这青梅酒比之烈酒酸甜可口,想必更受贵族女性青睐,有时候食品饮品的口味如何,也受到其他人反馈的影响,两位试想一下,如果皇上身边的人都对这款青梅酒赞不绝口,是不是皇上本人也会在心里给它打上更高的分数。”

钱代不住点头,提笔在方案上添了几笔,这袁晏竟还算有点见识,不像他想的那般全然无用。

第 4 章

“另外说这价格一事,李知州在规则设置时将价格考虑进去,想必是出于简阳王主导造办处开源节流的考虑,既然选择了在民间采买,要堵住言官的嘴,这酒的价格既不能过高而让百姓议论皇室纵情享乐,又不能过低而被议论是皇室从商贩们身上吸血,因此假借李府之名,声称是常年的酒水供应,可怕就怕那些商贩起了打点知府的心思,故意做低了价码,价格也就未必公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