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万春一想,是这麽个道理,没闹灾荒前,谭百合和那个被发卖的绣娘,都是正儿八经的商户小姐和地主小姐,最后一路逃难来到这里,谁知道以后是个什麽年景?
听到女儿说要攒钱买大院子,周万春算了笔账,茶铺子,小食铺子等五间铺子,每月利润能得六七百两银子,现在绣坊每月小有盈利,还未赚回投资的本,但不需要继续往里投入……
绣坊投资的薛记布行,目前投资回本,每季度按照份额,可以拿到一定的分成。
薛记布行才进入正轨,头一个季度的分成应该不多,再怎麽也是一笔进项。
如果是一千两出头的院子,用不了两个月,就能挣到。
周万春想到另一件事:“你说要去京都开分店的事,打算什麽时候去?”
宋荔认真思考:“起码得一两个月,等找好管事,培养一个月,之后您什麽时候去京都,顺便将人带去,定好了铺子选址,雇一名厨子,几名帮工和墩子,还有跑堂就好了。”
周万春点点头:“你要守着丹朱街的铺子,离不得人,只能我去了。”
她们每月有六七百两银子的利润,几乎大半来自丹朱街的“一间茶饮”铺子,东市“一点小食”铺子每日迎来送往,看似红火,挣的是一文一文的铜板,每月净收入三十余两银子罢了。
北市的凉皮铺子挣来的更是辛苦钱,每卖出一碗满满当当的蒸卤面,利润不过一文半。
还未正式入冬,糖水铺子的麻辣烫生意平常,只有羊杂猪杂卖得最好,每串一文钱,利润倒是能挣到一半,只是还没到天寒地冻的天气,去光顾的食客有限。
除去“一间茶饮”,这些铺子里,属东市的“一点小食”铺子最挣钱了。
过些日子立冬后,丹朱街铺子的镇铺之宝“雪媚娘”提上日程后,利润还会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