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页

其它布行供不上货,只有薛记布行的棉布每日货量充足,将顾客全部抢走。

大伙的织纺织不出棉布匹,唯有薛记的棉布织得又密又快,质量还好,很难不让人怀疑薛记是不是有一些快速纺织棉布的诀窍?

直到有布行掌柜买通薛记的织娘,方才知晓了诀窍便是——三锭纺车。

能同时纺织出三条纱线,可不就是比他们织纺得更快更好。

据说这三锭纺车,是由府衙重金聘请的一衆织娘们合力研究出来的宝物。

所有布行掌柜无一不眼馋三锭纺车,早知府衙有这样的宝物,当初他们真不该吝啬捐给棉农的补贴金,如今叫一个苏州来的外地布商得了天大的便宜。

本地布商们后悔得肠子都快青了,作为米粮商户的王福,此刻正翘着二郎腿,美滋滋的挖着蜜桃冰粉吃。

作为一个识时务的米粮商户,经人牵线后,得知钦差大臣募捐赈灾粮,王福二话不说,紧急调动名下铺子粮仓里的粮食,用来救灾赈灾。

这不,经有官府介绍了一笔大生意,叫王福大赚一笔,将前些日子捐赠的亏空填补的七七八八,得了个好名声,他们王记米粮铺的生意红火得很。

跟着府衙的政策走,有肉吃啊!

楼下的账房内,杨安慧递给宋荔一张请柬:“这是何家筹办的游船宴,何芸玉特意托我带份请柬给你。”

若是别的宴会,宋荔大概没有太大兴致,说到游湖,她可来了兴趣,接过请柬:“何家倒是会挑地方,这个天,赏湖最舒服了。只是我申时得回铺子里,怕来不及。”

杨安慧:“无妨,这一点何家早已考量好了,商船旁边备着几艘小船,供提前下船的宾客们自行离去。另外,何芸玉的意思是还想同你铺子预定些冰粉,用作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