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一处要花费大把银钱,便是找牙婆买人,一个奴籍女子能卖到二两到七八两银子不等,一间绣坊刚开始起步,起码五六人是要的,一下子花费掉几十两银子。
还有这些姑娘们的吃穿用度,针线布匹等,样样都得花钱,想要开一间绣坊,再如何节省,起码得四百两银子的投资打底。
其实宋荔也想过替她们赎身后,让人到自己的小吃铺子帮忙,一来做帮厨和跑堂,每日按部就班的工作,学不到太多生存技能。
二来,这些从牙婆手上买来素昧平生的陌生人,宋荔教她们小食秘方,难保不会被人出卖,她信任木湘湘,不代表能信任这些人。
小食铺子的生意利润较低,靠着贩夫走卒们掏出的一个个铜板挣钱,相较下来,绣坊利润高,且这群绣娘不必跟外人打交道,方便考勤管理,以后等她们攒够银子赎身,也能凭着针线功夫讨生活,又不会对宋荔造成威胁。
沈书兰和何芸玉各出十两银子,给施雅五十两的份额,剩下的三百三十两,由宋荔和杨安慧分摊,宋荔要掌握管理权,出资二百一十两,杨安慧出资一百二十两两。
宋荔留了个心眼,哪怕未来三位贵女股份合并,只有475的股份,只要她脑子不犯浑,主动出让份额,三人凑到一块儿,打不过自己525的股份,铺子还在她的掌控範围之内。
次日,几位贵女包了个雅间,查看宋荔写的入股书。
施雅不耐烦看这些密密麻麻的小字,从小荷包里掏出事先準备好的银锭子:“不就是五十两嘛,给。”
沈书兰和何芸玉互相传看这份奇怪的入股契书,条款明确,很多细节清晰了然,对于后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一一做出了解释,另还有分红问题,按照出资多少银两,按照盈利得多少分红。
沈书兰轻轻颔首:“还有这处细节标注,由宋掌柜负责出面打理铺子,多得一份分红,理所应当,我是认可的。”
何芸玉的目光落到契书上的一条细则,绣坊由占股最多的人管理,想到自己堂堂世族之女,自是不可能出面打理铺子,便也没有异议,缴了银两,在契书上按了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