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小云也觉得开心,心里一动,“柴爷爷,你从县里回大杨镇要多久啊?”
柴爷爷道:“我回大杨镇一般都是太阳要落下去的时候了,怎麽了?”
温小云想起那俩小姑娘的眼神,便道:“柴爷爷,我下午等你一起回去吧。”
她把俩小姑娘的事儿说了,不过这一切也只是猜测,总不能因为别人多看了你一眼,你就要报官抓人吧?
可柴爷爷反倒上了心,连连点头,还夸了温小云,“幸好你跟我说了,咱们这虽然太平,但也出过事儿,死过人的,你又是个小姑娘,可别傻大胆……”
温小云也庆幸自己没有胡来,古代有古代的规则,她不想挑战规则,自然要顺着过活。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柴爷爷经验丰富,自己多问问是好事,等出事了再问,一切都白瞎。
今儿羊汤馆的人异常多,就连外头都坐满了,生意火爆得不得了,毛凯几人惨叫连连,因为实在是太累了,几乎脚不点地。
温小云心里庆幸,自己今儿多带了一篮子生鸡蛋,一看人多就赶紧下料煮,还能赶上午间那波客人。
等得了空閑儿,李英姐妹凑过来,一问才知道今儿是书塾交束脩的日子,也就是学子们正式开学的日子。
其实开学之前也能念书,但要另外收钱,有钱有閑的人家就会送孩子过去,比如範婆婆的孙子。
日子渐渐好过,朝廷也一直鼓励百姓多读书,还在各州府设立书局,言明进学第一年不要钱,只用自己出吃喝。
所以就连刘汉夫妻俩都会把孩子送到书塾读几年书,何况镇上的人,但多数人家,都只是去凑数,包括刘竹。
乡下书塾,几乎按着节气来的,开春田地里忙碌,种瓜种豆,挖田上垄,孩子们也是一大助力,等这段时间忙过去了,就开学,等收麦子的时候,又会放几天假,时间都很紧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