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页

一是想要督促新来的夫子不要偷懒,故意藏着掖着不肯好生教孩子们。二就是寄望林晚嫣能帮忙多照顾着点这些孩子,时不时也能出手指点指点他们。

毕竟林晚嫣是林氏族人里面现下能找到的唯一一个可靠又帮得上忙的自己人了。至少在林向东回来之前,林晚嫣是林氏族人眼里唯一的救命稻草。

为了说服林晚嫣答应,族里这次也是卯足了劲儿的下了血本,承诺一年给林晚嫣一两银子作为酬劳,并且不会强制要求林晚嫣时时刻刻守在私塾那边盯着。每日只消上午一个时辰、下午一个时辰,其他时间随林晚嫣自行安排即可。

林晚嫣打听过新夫子的待遇,每年是四两银子,包吃包住,顺带还有年礼和节礼。

说实话,这个待遇算不上多麽的好。可旁的夫子如林晚嫣的外公那般,收学生教学,是要自己準备私塾和桌椅的。

若是家境不好、学问又足够,当然可以去县学亦或者其他书院。那里的地位更高,环境也会更好。

然而很明显,不是每一个读书人都能如愿以偿。林家村请来的这位新夫子,便是差了那麽些许的。

不过只是教导林家村这麽一群才刚识字的孩子们,新夫子肯定能够胜任,不在话下。

所以一开始林晚嫣的任务并不重,只需要确保新夫子在用心教,孩子们也都没有偷懒不听课,就行了。

至于以后的事情,谁也说不好。林晚嫣向来不喜欢杞人忧天,也不作无谓的设想。

如此这般,日子渐渐过着,秋收顺利结束,老林家又喜得五十五两的银子。

到底是从秋收一开始就收到结束,不像夏收那会儿他们起初就只靠着林氏族人的收成寄望盈利,只有后续才收了部分其他村人的稻子。

只看夏收盈利和秋收盈利,这其中的差距显而易见。足可见官家的招牌是何其的响亮,也实打实的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