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页

大家提出了疑问,说南宫瑾不是“金口玉言”,说的话不能作数。

谢彦走上前,“想必大家已经知道,太子力排衆议,为我设立了‘第七部’,我以我的名义担保,若是大家护国成功,溪山军营中的人都是大功臣,定然会论功行赏。若是大家不相信,我可以立下字据,护国成功后做不到这一点的话,大家可以凭此字据向我索要,这就算是我先欠着大家的……”

谢彦说的“信誓旦旦、掷地有声”。

一声“笔墨伺候”,下面的人立即为他拿过了笔墨。

接着,他开始写下了一张巨大的“欠条”。

南宫瑾和谢彦成功的消除了衆人的疑虑。

最后,孙瑛开始跟大家“讲情怀”。

他先把韩曦搬了出来,让大家缅怀了韩曦的“忠君爱国”的情怀,接着他煽情的说了“金虎符”军队绝对效忠大周文帝,绝不向反贼投降……

最后,孙瑛告诉了大家,已经有好多科兴园的人突出了重围,去了北疆,只要他们能把反贼拖延住,不让他们攻破城门,只需要拖延二到三天,等到北疆的大军赶到,便能完成任务……

三个人的轮番发言,终于让都检们打开了心结,决定鼓舞士气,带领军队向京城出发。

第 136 章

第136章

这里的老兵集中在“老兵营”。

老兵营离中营最远, 只有一百多号人,在几万号人的兵营里,若是不留意, 压根都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他们大都是老弱病残无家可归的人。

大周朝廷念着他们以往的军功,让他们在这里安置。

因为他们的残疾, 他们不需要参加正规的军训。

在这里,他们游离于正规军外,存在感非常弱。

溪山军营里发生了两次兵变, 这些老兵一个都没参与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