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到这里,神色恹恹的罗莎琳精神一振,被战争的残酷击溃的黑色眼睛中重新开始有一些神采飞扬。
“可是,”她说,“个体十分弱小的猿猴,人类,整个族群却开始守望相助,産生交流和语言,再分工合作,形成社会,法律,道德,每一个脆弱的个体在这个群体当中便都能活得更好一些。脆弱的个体们分享自己的能力与智慧,他们联起手来,去探寻,去记录,去交流,并且传承,以抗衡其他个体更为强大的物种,从而生存下来。我想,这就是文明。”
而《空灵大陆史诗:露辛达女王》这本书里,与其说“凯美拉人”是绝对的反派,不如说,他们是野蛮的尚未开化的动物族群。
想要生存,并且生存得更好,这一种生物的天性使得这些不同动物融合的(在罗莎琳的世界观里就是不同动物融合的)“凯美拉”们本能地想要去争取资源。它们个体实力强大,还在遵守简单粗暴的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没有道德,在已经形成文明的各族群看来,这种武力强大又无法进行和平交涉的“凯美拉人”,就是实打实的“反派”了。
这是《露辛达女王》的剧情主线,是空灵大陆的世界观——至少是罗思龄已经阅读过的这一部分的剧情主线。战争因为凯美拉人南下掠夺资源而起,逐渐蔓延至整片大陆,各大族群合纵连横,各种政治与军事的斗争开始在主人公“露辛达”手下上演。
而富斯特村落的沦陷,大概只是战争的前奏的前奏。又或许连前奏也算不上。罗莎琳有些悲哀地想,在小说里,这个情节能占到一行字吗?“多年以前,残忍的凯美拉对一个宁静的人类村庄展开了惨无人道的屠杀”?
也许书里连这一行字都不会提起,可是杰茜卡与弗兰西斯就死在她的眼前,老医官的肠子拖出去那麽远,而她要将自己的后半生出卖给眼前优雅美貌的伊里斯王,才能换得老鲁博的一线生机。t
亚瑟兰德只是说:“很有趣的理论。”
罗莎琳看着他。伊里斯王不置可否:“对于凯美拉的分析,我想我们可以稍稍搁置。眼下我更想要知道,关于伊里斯族人,关于我,你都对我隐瞒了一些什麽事,我的……王后。”
他近乎于耳语地吐出“y queen”这两个词,罗莎琳却无动于衷:“噢,那也没什麽大不了的。”
顿了顿,她面无表情地说:“只不过就是你的妻子将来会难産,生下一个女儿,而这个女儿,则会是统一空灵大陆的第一个女王,露辛达至尊王。如此而已。”
62
早在亚瑟兰德问出“露辛达是什麽人”这句话时,罗莎琳就已经意识到了不对劲。
只是那个时候她处于摇摇欲坠心神大乱的崩溃边缘,一方面挣扎着期冀老鲁博可以活下去,一方面要认清并接受自己要在这片陌生的异世大陆上建立生活的事实。那个时候的她实在是没有时间将自己的思路整理清楚。
而现在身处于这冰冷却没有危机的凯汀斯斯普林斯宫殿,罗莎琳还有什麽想不明白的:
她对这所谓的“空灵大陆”的所有了解都只来源于那一本《露辛达女王》,而小说的主线剧情又是绝对地以“露辛达公主”为主角,围绕这一个核心角色展开。即使在心里下定了决心要将这一个“世界”当做真实的世界来生活,活出自己的人生与价值,罗莎琳的潜意识里,当然也还是认为这是“露辛达公主”的时代。
但显然的,书中发动第二次全族群联军战争的反派大军“凯美拉兽人”在这时候甚至还没有开智,没有形成语言和文明,只是四处游蕩袭击其他族群的兽类“凯美拉”。
而露辛达的父亲,伊里斯族的君王,亚瑟兰德·路易·斯图亚特,他甚至都还没有娶妻。
罗莎琳清晰地意识到:她的意识不仅是被投放到了这一本小说当中,并且还是被投放到了书中早几百年的时代。
于是整本《露辛达女王》对罗莎琳而言几乎成了废纸(当然除了大体的背景与世界观,她本来也没能记得多少具体的情节了)。书中提到的“几百年前”,大概只是故事开头介绍背景的寥寥几句话,而且还是最套路笼统的那一种开头:
几百年前,空灵大陆上的各族群联合击败了刚刚形成军队的凯美拉人,赢得了第一次全族群联军战争的胜利,换得了大陆上的短暂和平。可惜凯美拉人贼心不死,依然想要卷土重来。遥远的格兰平雪山上生长着一个聪明美丽的少女,她叫做露辛达……之类的。
想到这里,罗莎琳面无表情地说:“只不过就是你的妻子将来会难産,生下一个女儿,而这个女儿,则会是一统空灵大陆的第一个女王,露辛达至尊王。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