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8页

有信在手,字迹总是有迹可循的。

父皇的字迹,是御笔,诸葛盈当然弄不来。但她手中曾经有过一封手书,两个月前她往杭州府去时,父皇为了方便她行事,曾经简单地手书一封。

她印象之中,字迹并不相像。

宣明太子死于建元二十二年九月。如今是天历十六年三月,已经过去十七年了。一个人的字迹,十七年里会不会有变化呢?

等一等,诸葛盈手上摸着自字迹,她知道眼熟是眼熟的谁的字了。是晏君乐的字。

难道这封信是晏君乐所写?

诸葛盈不敢乱猜,可她感觉自己已经离真相很近了。只要弄清楚信是谁写的,至少能知道是谁勾结的乌仪四皇子。早在他入燕京之前,便密谋一个让宣明太子死于毒杀之局。

诸葛盈自己于字迹上并不精通,有心寻一个可靠、精通之人核验字迹,又觉事关重大,不好叫旁人知道。

她在认识的人里寻了一圈,终于想起了一个人。谢宁,她的先生。在遴选书院魁首的考试中,周娅的成绩被人涂改,衆位夫子之中,必有一个兇手。

可当时夫子们流水化作业,只是画一个圆圈,简易行事,哪里想得到中间出了个坏种。又没有监控,一时间,很难查明是谁干的。

还是谢宁,冷笑着道:“虽然同是画圆圈,个人笔法习惯不同,一辩自明。”

诸葛盈至今记得自己当时的震惊,还有谢山长的睥睨之姿。

果然,最后还是由谢山长亲自出马,方可“一辩自明”,把康夫子给逮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