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救他,是因为在你眼里,他早就被放弃了,黑市去劫风翠翠的人恐怕还是你帮他安排的,说不定把风翠翠引出来杀的计策也是你想的,八大姓听命于魏王,普汝若死,便能让我们和魏国结怨,如果没有白雀,你也会暗中派白衣会的人在他进城前动手杀掉,不让他开口说话,毕竟我们江陵府衙防外人,但不一定能防自己人。”
“但即便我猜到这一步,我还是不明白,你为什麽要这麽做,为什麽要杀阁主,为什麽要密会魏国暗使,我拿到了阁主夫人的信,信上亲笔指认碧玺佛珠,但对你的身世依然讳莫如深,我想她在提笔之时,仍然为你辩护,她怕你受到白衣会蛊惑,怕是天狼手为了拉拢你的刻毒用计,所以我心里隐隐有一些想法,但仍不敢确定,不过刚才,罗乾象已经为我彻底解惑。”
“哦不,是左卫将军,云栖。”
“对麽,桓公子?”
大概是觉得隐姓埋名那麽久,连流亡大漠时碰到的白雀也只知道他叫阿照,不知全名,这一声桓公子,叫他如今终于不必再僞装,反而由衷松了一口气,只是眉间渐起愁色,仍不抵多情。
——
元兴三年,桓玄兵败刘裕,自建康台城仓皇出逃江陵。
帝师阁阁主夫人马蔓菁本是桓玄母族的表妹,当年桓玄意欲登极,为壮大己身势力,试图拉拢与世家交好的帝师阁,却遭帝师阁断然拒绝,后兵围三山四湖,而嫁与师旻的马蔓菁自惭兄长所为,便与其决裂。
但幼子无辜,出于私情,面对云栖托孤,马蔓菁一念之仁,将孩子留了下来。江陵渡口,云栖远去,为追兵围追堵截,生死不明。情势紧急,江陵政局几变,马蔓菁无法亲自将他送到可靠的好人家抚养,又因为旧怨,无法把孩子带回帝师阁,只能谎称弃子,给了将去西蜀投奔侯信的闺中旧友。
那一年,桓照十岁,他在离开江陵前,含泪给马蔓菁磕了三个响头。
桓玄死讯传来,他却重获新生。
两年后,义熙二年。
桓照一十二岁,终于在西蜀安家,但因为是长子,侯夫人处处与他刁难。
那一年,谯纵自称成都王,马蔓菁没想到侯信居然卷入了蜀地纷争,心中不安,觉得蜀地动乱不易于孩子成长,动了心思想将他接回帝师阁。
但桓玄加冕后,对帝师阁及其他江湖势力多有打压,拏云台就此没落,前阁主师昂就此退隐,如今安帝複位,桓家式微,新仇旧恨之下,如何服衆,叫马蔓菁伤透脑筋,何况此子身份敏感,大逆不道的罪臣之后,如何能藏,她只能一边设法运作,一边写信去蜀中安抚。
那时他很听马蔓菁的话,也为父亲所为,害战乱再起,民不聊生而愧疚,他会将愧疚转移到侯夫人对他的刁难上,因而处处退让。但马蔓菁频繁的联系,致使他行蹤暴露,导致白衣会找到了他,“天狼手”董仙府希望他为父报仇,继承大业,但他却不想,只能想方设法躲着那个老头。
次年,谯纵向姚秦称臣,派遣使臣去往秦国(注1)。侯信并无实权,但名下却有不少佃农铺子,有意将生意往汉中发展,十三岁的他作为长子,跟随父亲以及族中长辈前往秦国,路上却被阴魂不散的天狼手缠住,为了不让身份暴露于人前,他狼狈躲逃,还是遭到天狼手伏击,和车队失散,流亡到塞外。
在塞外的时光,他当过奴隶,因为饑饿和人抢食,为了活下来,甚至杀过人。
从小姑母便不许他习武,劝诫他与人为善,他躺在戈壁滩上,望着星空,越发觉得可笑。自己这个样子,若回到江陵,马蔓菁一定会大失所望,这一段江湖的流浪,让他深刻体悟了人情冷暖,叫他明白自己若是去了帝师阁,若是那里的人知道自己是谁的儿子,自己在沙漠里杀过人,和桓家有新仇旧怨的那些名门正派的良师弟子,还会再接纳他吗?
义熙四年,使臣入秦达成合作共识之后,姚兴遣早已投奔秦国的桓谦前往西蜀辅佐谯纵对付晋国(注2)。
天狼手再下一剂猛药,让十五岁的他与自己的叔叔桓谦偶然碰面,桓谦暗示他,他父亲之所以没能逃离江陵,就是因为帝师阁里有人出卖了他,当今阁主师旻恨他,恨他父亲当年兵围云梦泽,差点害死阁中之人。
那一次,马蔓菁来接他,听说他从关外归来,仍不放心,于是提出先将他接去江陵居住,他虽然不信天狼手和叔父的说辞,心里却为此动摇,最后以不忍丢下弄碧夫人为由,拒绝前往帝师阁。为了打消马蔓菁的担心,他告诉她,自己会在蜀中隐居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