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页

“你随后便跟我住在坤宁宫吧,你若去了他处,我并不放心,在我眼皮子底下,也好处处周到。”

“是,娘娘。”吴氏现在是皇后娘娘说什么,她就应什么,皇后娘娘贤良温柔,总不会害她的,只盼着今后她能生下一个皇子给皇后娘娘撑气,孙贵妃意图霸占后位的模样实在是太可恨了。

皇后娘娘护她,她也想和孩子护着皇后娘娘。

不久,孙贵妃得知皇后将吴氏接进宫并且吴氏还怀上身孕后,简直天打雷劈,受了大刺激,她喃喃自语道:“怎么可能,吴氏怎么怀上身孕了,若是她这胎生下一个皇子,那我的孩子……不行,她不能生下一个皇子。”

在她的孩子被册封为皇太子之前,她绝对不能让吴氏生下皇子,若是这期间她孩子发生意外了,吴氏的孩子被皇后把控,那她相当于输给皇后了,她的后位是被皇后夺走的,她这辈子都不想输给皇后,她要皇后一辈子都在她之下!

她心里的计划逐渐成形,连同她挽回皇上的手段,皇后仍旧把控坤宁宫,她想绕过皇后对吴氏下手并不容易,可她可以借皇上之手将吴氏送出宫去,既然皇上一开始就让吴氏在宫外待着,定是不愿吴氏子嗣影响他们孩子的地位,皇后擅作主张威胁到他们长子的地位,皇上必然不会放过皇后的。

只等皇上回来了……

孙贵妃脸沉下来,皇后将她禁足整整一年不过是痴心妄想罢了,再过些时日就是皇太后的圣诞日了,宫中必然会举办圣寿宴,她作为仅在皇后之下的贵妃,又是皇上长子的生母,皇后不可能困住她。

到时候,她要让所有人看到,她在皇上心目中才是独一无二的。

这并非孙贵妃的臆想,过去无数次经验告诉她,比起皇后,她在皇上心目中才是唯一的妻,皇后不过是一句笑话罢了,她曾无数次让皇后失了作为中宫的体面。

而且,她也需要皇上的偏爱来证明她独一无二的地位,这些时日,皇上出尔反尔不愿废后,本就让不少妃嫔看她笑话,再这样下去,她就沦落成与其他妃子无异的身份地位了。

可她才是皇后,后位本该是她的,她凭什么受到这种屈辱。

……

叶湘雅安置好吴氏后,总算开始正儿八经的养生了。

原身身子被她配制的药治好七八成了,剩下的就由身子自然恢复,所以问题就落在皇帝身上了。

明朝帝王的岁数除了朱元璋、朱棣和朱高炽算得上是长寿外,接下来的帝王一个比一个年岁短。

从朱元璋的七十一岁,朱棣的六十五岁、朱高炽的四十八岁,到朱瞻基的三十八岁、朱祁镇的三十八岁、朱祁钰的三十岁,接下来的帝王年龄基本上在二十多岁到六十岁之间上下浮动,其中三十多岁的占据大半,是人见了都得摇头,不过叶湘雅倒是觉得明朝的帝王至少比宋朝的帝王好——

指的是岁数上的,宋朝帝王还经常绝后,但是明朝的帝王好像绝后的并不多,于此相比,比起宋朝皇帝时不时将皇位传给其他宗室子弟,明朝皇帝的心理感受确实会好很多。

所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有了对比才知道自己有多幸福吧。

但是这也不能忽视皇帝活不长久的事实,而且原身似乎寿数不长,只活到了四十二岁。

决定了,她要给自己养生,给一双女儿和皇帝延长寿命!不然他的任务也难以完成吧。

明宣宗朱瞻基并非自己不能让仁宣之治更长久,只是迫于早逝,所以才让留下千古遗憾。

毕竟历史就是从朱瞻基之子朱祁镇这代开始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是由盛变衰的极大变化,“土木之变”、“京师保卫战”、“夺门之变”、“曹石之变”这无一例外都有孙贵妃之子明英宗朱祁镇的身影,甚至还霸占了这桩桩件件的事的主角身份。

简直荒唐,自负自傲好大喜功又贪生怕死之人当了明朝的皇帝,就是对百姓的不负责。

叶湘雅心情不算太好,但也不算坏,毕竟现在一切都有了回旋之地,她和皇帝是没有儿子,但不是还有吴氏之子吗,哪怕扶持吴氏之子上位,都好过将筹码放在孙贵妃之子上,一是大明赌不起,二是她跟孙贵妃有仇。

当然,有一点也挺重要的,现在还没有圣母皇太后和母后皇太后的区分,哪怕吴氏之子登基,都影响不了皇后的地位,这也是她有信心扶持吴氏之子的原因。

她不想将两个女儿的命交给吴氏,哪怕吴氏确实是个会感恩人的,无论何时,她都得保证自己在后宫中是唯一大权在握的,她从很久之前就说过了,她不会赌,也不想赌,女儿的命运只能由她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