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会儿你去海军驻地一趟,叫他们派一艘船去红河港,有什么消息尽快传过来。”
“是。”
康熙望着大海:“海参崴那边的铁路修得还顺利吧?”
“听说是挺顺利,军船和民间的大船如今都投入到运送铁矿、煤矿上了。”
康熙叹道:“举国之力,老四在修路这件事上是有魄力的。”
“叫奴才说,主要是前面九年皇上一直注意与民休息,这些年滋生的人丁,囤积的粮食,许多百姓移民到新南疆,还有蒸汽船这些年的不断进步,就是有这些做底气,咱们皇上才能如此果决。”
“你说漏了一个,比起这些,最重要的是民心。”
老四和朝廷若是不得民心,百姓、矿产等,根本调动不起来。
梁九功笑道:“自古都说得民心者得天下,咱们皇上如此得民心,真是喜事一件。”
康熙没有发现,梁九功却早就发现了,太皇上到了叶家坡后,跟洋人交流得越多,对皇上就越认可,说话时都已经十分偏向皇上了。
“梁九功,朕这几日明白一件事,儒家那套仁义道德礼义廉耻,在面对洋人时,只有把他们打趴下了,他们才会按照你的规矩来,你的仁义道德礼义廉耻,才能真正起到教化的作用。靠嘴巴说是行不通的!”
“主子高见。”
“不是朕高见,是朕发现,这些洋人比入关前的满人还野蛮,他们只信武力。”
这句话一针见血,也只有康熙敢说,梁九功连附和主子都不敢。
来了叶家坡之后,康熙的想法慢慢变了。
之前他想的是有心图变,无力回天。现在他却认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事要做,先成为霸主,把江山打下来,如何守江山,就交给后人吧。
就算大清的后人解决不了大清终将灭亡的问题,那就让大清活着时轰轰烈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