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总揽朝纲,朝廷多了个报馆衙门之事,从军机处传出去后众人才知。打听后得知报馆的主理人是瑞亲王福晋,他们一猜就知道报纸这个新东西是瑞亲王福晋搞出来的。
“瑞亲王福晋出身满洲贵族董鄂氏,家族中高官重臣无数,她自己嫁的也是皇子,怎么如此爱跟那些泥腿子站一起呢?”
“是呀,民可使之,不可知之。给百姓开了民智,不好管啊,瑞亲王福晋做这些多余的事是为了干什么?”
“算了,你们别说这话,皇上愿意支持,咱们又能如何?”
翰林院内几个老翰林聚在一块儿长吁短叹,以李阳为首的年轻翰林们都默默听着。
李阳想起祖父当初在甘肃任布政使时说过的话,他说,高高在上的京官们,就算大清两千多万人口饿死大半,京官们依然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过得逍遥自在。
当官不为民做主,这些老翰林们不以为耻,竟然还当场拿出来吹嘘。
待几位老翰林走后,李阳问几位同年翰林:“诸位可认同?”
“认同什么,认同民可使之,不可知之?”
“我呸,我祖父,我家叔伯若是被这种话糊弄住了,就不会攒钱叫我族兄去做生意,也没有银子让我安生读书。”
“翰林院算个狗屁,叫我看,还是菁华大学好。”
要不是因为翰林官以后升迁更加顺利,他们才不会来这里听这些老翰林胡言乱语。
“听说大清日报接受投稿,回头我们写两篇讽谏文章送去。”
“这不好吧,万一叫人看出来了,这不是给自己找麻烦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