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页

且那烧过的炭灰也是好东西,装起来带回去,留着还能当肥用。

大概是由奢入俭难。

村人们体会到了木炭的好处,又掌握了烧炭的方法,就有些嫌弃木柴了。

于是很快就找方仙儿要了挖土炭窑的法子,在附近找了一处小山坡,仔仔细细地挖了个小窑洞出来。

因为他们也是第一回 建炭窑,没敢贪大,就只挖了一个差不多大小的,够用就行。

方仙儿将建造的方法一说,具体怎么操作,还得靠他们自己摸索一部分,做起来就稍微慢些,活很精细。

毕竟这是极为重要的东西,容不得一点差错。

辛苦了好些天,终于挖得差不多,一个土炭窑圆满建成。

只看外表平平无奇。为了收温,窑门被做得很小,大概只能进出一人的样子。窑肚内地方就宽阔许多,约莫四五尺高,一丈多的深度,后方开了个烟洞,地面还留着进风的口道。

做好了炭窑,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要采木头、装填炭窑,这些都有讲究。包括木头该如何分类、堆叠,样样都得考虑到,稍不注意都会影响到炭的成品。

土炭窑出炭比较慢,大概几天才能烧好一窑。好在得到木炭的数量比之前的简易炭包更多,品质也更加上乘。

但坏处就是,如果做毁了,就会一口气耗费大量的木头与时间。

为了保证出炭,大伙都谨慎至极,每一步都要细细问过方仙儿,确定真的没问题了再上手。

第一窑的木头稍微少放些,算是拿来练手的。这样心里也有底,不怕出错。

等成功烧出一次,日后再烧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照这样的速度烧炭,中途不出意外的话,等到天气更冷的时候,过冬用的木炭基本就能攒出来了,大伙都能过个无比舒适温暖的冬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