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宇放弃返校,每天陪同衡巧去困难一些的村民家中义诊,免费艾灸,推拿,送一些煲汤的调理药材。行动能力好些的村民,衡巧教会他们怎么熬粥,熬汤,行动能力不太好的,她和陆宇索性在家里做好,用保温桶装了,送过去让一些老人小孩服用。
坚持了一个星期,几户症状比较严重的老人和小孩都开始好转,症状轻一些的已经能出来走动,上衡巧的店铺来吃粥,吃包子馒头,现在她增加了一个瘦肉粉面,大家还可以来吃粉,吃面条。
前段时间天气太冷,早餐店也冷清了一段时间,随着气温复苏,早餐店的生意逐渐恢复正常。
刘玉梅比较喜欢这实在的生意,每天能到手进账,早点店生意好起来,她的精气神也跟着好起来了。衡巧看她干得开心,帮她又培养了两名员工后,把早点店的财政大权完全交给了刘玉梅。
养鸡场的投入她都在贷款里面支出,不再和刘玉梅的进账混在一起。
天气回暖,新种的牧草长势喜人,陆宇陪着衡巧割完牧草,和她一起坐在山头的岩石上,眺望整个芭蕉村。
陆宇手机铃声响了,他看一眼,是父亲的来电。
“喂,爸,什么事?”
“小宇,规划已经出来了,咱们这座桥方圆五百多米都在拆迁范围之内,大概过了年就开始动工了。”
“那咱们家不都得被拆了?”
“是,你和巧妹商量一下,早餐铺是不是转移地方。”
“行,她这边新房子都已经建好了,可以转移过来了。”
陆宇挂了电话,和衡巧四目相对。
“哈哈,你好,拆二代。”衡巧和他打趣。
“我还有点不适应呢,土生土长的地方,不知道我们这一片的村民安顿在哪一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