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参加中秋宫宴的王秀花自然不知此事。
翌日。
裕亲王过来觐见,替恭亲王说话,说恭亲王是无意的,他说话向来口无遮拦。
“皇兄,你向来喜欢打圆场,他是朕的亲弟弟,哪怕他说错话,朕也不会拿他怎么样的,皇兄不必为他说话。”
裕亲王欲言又止,随后还是忍不住说道:“皇上,皇弟说得不无道理,汉人低贱,皇上要封那女子为嫔妃,朝堂上必定有人反对,满蒙八旗旗民尊贵,哪能由一个汉人女子越到上位,自古以来,大清还没有汉人女子升为嫔妃。”
“皇兄,不过是一嫔妃而已,既然没有先例,朕可以开这个先例,一个身处后宫的嫔妃能翻起多大的风浪,你们太过放大此事了,这后宫还没有汉人女子当嫔妃,满蒙八旗为嫔为妃甚至为后的的女子不胜枚举,这后宫还是满蒙八旗的女子居多,朕没有失了分寸,依旧是旗民为贵。”
康熙觉得只是册封一个嫔妃而已,他身为当朝皇帝,连册封一个嫔妃都要被重重阻拦,需要左右顾虑,他这个皇帝何时这么窝囊,他并不认为这是什么大事,不值得他们过来劝说,况且他想做的事情,没人能阻拦,他已经不是那个需要听令于人的帝王。
裕亲王见皇上意已决,再说下去会惹皇上生气,皇上是天子,他们这些人是臣子,君臣之间才是真正要讲究分寸,不可僭越,他只好噤声,不再劝说。
不过过后朝堂上还是有不少大臣对封汉人女子为嫔妃一事上折子,大多是反对,从皇家血统再到八旗之制累加赘述,唯有一两个汉臣支持。
康熙只是在折子上写下已阅二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