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有各种师兄弟、同年科考的朋友,这帮人先是确定李蟠没干什么跌破底线的坏事。
李蟠面对众多追问,他摸摸鼻子只说是坑了大佬们一把,但是还真没做错事。
这下子姻亲故旧可就不能忍了。
状元是三年才出一个的,还得是统治稳固的皇朝,恰好平稳发展才能出来状元,这个含金量可想而知。
李蟠不仅是李家的一块招牌,还是所有姻亲最值得炫耀的财富,甚至他师公的悼文里还得特意提一下他有个徒孙是状元啊!
这般的地位,众人对他的推崇和维护可想而知。
文坛大佬又怎么样,谁家还没个大佬了!
李蟠的朋友们热血上头撸起袖子就和文坛大佬干上了,今个你写篇文章,明天我来首诗。
今个你写一幅字,明个我画一幅画。
感谢李蟠为江南地区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
李蟠,这个在腥风血雨中心的男人,他选择拍拍屁股跟着回京了。
想要参加科举当官的人更多了,江南地区的内卷又上一层,不少人默默打出口号,考上进士,活捉李蟠!
李蟠中状元那年都没有引起这么大关注,最起码那时候没有因为他一个人而产出一百七十二首诗、四十六篇文章。
他心中焦急,竟然无比思念京城,从来没有这么热爱过背井离乡。
一到船上,李蟠就瞳孔震动,“他”声音陡然劈个叉,“他…怎么也在这?”
姜康仲无比自然的回头,悠闲打个招呼,“好巧,状元郎也在啊。”
李蟠紧张的摇摇头,他当然知道这是姜康伯的弟弟,被他坑的大儒之一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