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输入,将会成为拉动单位效益的不竭动力!

这个年代的大学生含金量很高,学得东西是扎扎实实的,而且还比后世更注重理论和实际结合。

京都大学为此,也与多个单位合作,又或者自己开拓厂子,由学生边学习边落实到实践中去。

如今谢筱芸带领成员们参观与各自专业对口的单位,能够精准地从专业角度出发,一眼就瞧出来,那单位经营管理和生产上的不妥帖。

毕竟能够进入到学生会的学生,自然是学习与能力并重的!

谢筱芸就以外联部里的成员们给出较为完善、可施行性的优化方案,作为交换条件,换取单位的各种活动赞助。

且如果单位给的赞助特别可观,那么他们还会出一套销售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升单位的销售额!

而这,才是各个单位最终追求的目标。

每一个方案都有谢筱芸参与,甚至是她一步步引导着大家伙的思路,从而细化具体到方案中。

是以对于她的这个决定和提议,外联部的成员们都是赞同的。他们喜欢用自己的努力,为学生们争取更多的福利,更喜欢自己所学真能给社会创收!

被参观、给出各种方案的单位们,当然更加乐意了。

谢筱芸只是提出了笼统的合作方案,并没有具体到数据上。

单位能为学生们做出怎样的赞助,就全看他们对方案的满意程度。

毕竟谢筱芸表示了,学校学生一般大三下学习就要进行选单位实习,但是在这之前,学生们的理论仍旧需要用实践夯实,只依靠着学校下属或合作、经营管理模式较为单一性的单位,并不能满足大家伙对理论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