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乐呵呵地应声,“好好好,那芸芸多做些啊,丞子是小伙子饭量大。”

说着呢,她扫完地进屋换了身干净整齐的衣服,连头发也梳工整,去院子里瞧瞧自家的鸡有没有下蛋,准备给孙女婿冲泡鸡蛋茶。

盛乐芸不知道想了什么,做得面条比平时招待宫梓丞的时候,还要多了一倍。

果然等她将卤子做好,面也揉好醒好,男人带着三个长者上门了。

她穿着围裙,脸上还带着抹面粉,神色很适宜地表现出惊讶,不过她下一秒轻笑着侧身让开:“宫阿姨、黄阿姨、张阿姨您们早啊,丞哥哥也早。”

“你们还没吃饭吧,我正好做刀削面,做了不少,您们一起来尝尝我的手艺。”

别说这黄阿姨和张阿姨,对盛乐芸了解不多,只知道她可怜的身世,也知道小姑娘很争气,跟着奶奶相依为命。

这祖孙俩竟是开起铺子,而且越开越多,越开越大。

反正她们对她的了解,跟所有人听到得是一样的。

她们以为这一切都是老太太仗着这么多年的阅历,张罗起来的,为小姑娘遮风挡雨。

可是这小姑娘明显是贫苦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呀!

宫母更是心疼不已。

她知道盛乐芸来到京都的时候九岁了,比同龄孩子晚上一两年。

顶着从乡下来的身份,小姑娘很难融入到孩子中,为了能早点完成学业节省时间和花费,这孩子更是逼迫自己花费十一年的时间,不仅将小学、初中、高中给念完,更是去国外留学四年,拿到了本硕的学历。

这么忙的小孩子,怎么可能事事都会呢?

这个年代家家户户生活条件好了,孩子又只有一两个,哪个不是放在手心里疼着宠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