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页

话中所指正是睿王杨奉邑。

谢时深翻看手里的探报,因探子同时入京会引起注意,导致无法将探报集中,唯有借此办法将消息传达。

但换作探子而言,他们其实有无数法子入京,就是想不懂主子为何非要选相亲,还让三个鬼鬼祟祟的家伙跟随。

探子还在留意角落的动静,突然听见谢时深问道:“你从东伐来的?”

闻言探子点头称是,意味着情报也是来自东伐。

谢时深沉吟少顷,回想前世秋收之际,各地官员上奏有关秋收事宜,有奏疏提及杨奉邑在云游四海期间,曾多次相助官衙预防天灾,说服才子出谋划策,才得以在今年大丰收。

此事令皇帝对杨奉邑刮目相看,当时又值东宫陷害谢家禁足,东宫和睿王府在朝廷争得不相上下,个别官员不敢苟同东宫所言,蠢蠢欲动时竟选择睿王一派,很快杨奉邑便开始和东宫分庭抗礼。

前世谢时深被禁足时,杨奉邑曾托人送密信去风歧谢家,故意将谢时深的困境夸大,明里暗里要挟谢家服从。

正因如此,谢家彻底激怒东宫和鹿家联手,用走私案暗示谢家有谋逆之心,令谢时深的软禁变得遥遥无期,借谢氏兄妹逼谢家交出兵权,最后事态恶化导致风歧民不聊生,直到谢时深得知全貌被迫谋划夺位。

如今事态重演,但结局换作东宫失足,杨奉邑恐察觉自己被利用,兵权一日未能到手,他便要和谢时深继续周旋。

可禁足之事随老皇帝的心情而变,杨奉邑明白这是最好的时机,暗中也会有所行动。

如果不能找到谢时深的破绽,杨奉邑只能从风歧入手,将太子被禁足之事怪罪在谢家,以此故技重施让谢家恐慌,逼得谢时深露出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