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雅岚将现代化的经营理念都因地制宜地进行改良,力图做到让大周的百姓都能轻易地接受,太过高调或奇葩的经营方法她也不可能使用,古代社会对于突兀的异类可并不宽容。

除了扩张商业版图,俞雅岚也继续操持着赈灾的工作。

蝗灾防治和抗旱措施都逐步扩展至整个秦西,曾经在延州盛行一时的治蝗药物和噬虫苜宿进一步覆盖了全省,滴水不漏地建立起一道无法跨越的抗蝗屏障。

不时的人工降雨缓解了百姓们的困境,免费的番薯苗更是让人看到了生存的希望。

因着俞雅岚的商业版图正在不断地扩张,许多失业或穷苦的民众也获得了一份不错的生计。

俞雅岚计划在西京和延州分别建设一条繁华的商业街,所需的筑工、木工、泥瓦工和其他杂务工都顺势兴旺起来。

有些筑工在她的建议下成立了小型的建筑团队,通过给六合山庄到处建设房屋街道而赚取了不少的报酬,灾年之中虽然物资紧缺,这些人却过得比丰年还要滋润。

短短数个月的时间里,六合山庄在秦西全省声名鹊起,百姓们对山庄的推崇和尊敬甚至比官府更高。

许永年等一众官员自是乐见于此,巴不得六合山庄能从上到下地稳控住整个秦西。

俞雅岚准备将高产粮种、新式农具和化肥等重新投入市场,但曾经在咸平使用过的店铺招牌却必须得改头换面。

毕竟秦西再如何防备周全,那也是一个开放经贸往来的正常省域,每日出入城门的外地客商络绎不绝,巡查的钦差与办公的官吏也时常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