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页

他叹息道:“他们说,明末的时候,难民、流民很多。卖儿卖女的比比皆是。”

说到这个话题,他有些沉重:“我听闻明末那会儿,拆骨为炊,易子而食,做菜人的比比皆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乌玛禄叹息道。

他闭着眼睛,却仿佛隔着层层宫殿,好似望着了天下:“是啊,额林珠,这天下,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康熙是一个非常开化的人,他并不固步自封,他承认很多东西。

他是开明的,进取的,也是不惧于直视自己的缺点的。

他能够清楚的认识到,清朝如果不进步,在数百年后,清朝必是死于自己的固步自封上。

因为,西方在不断进步。而大清,却停滞了。

你不向前,别人迟早会超过你去。致千里者,积于跬步;九层之台,起于毫末。

到那时,西方诸国未必愿意放过大清。

就算愿意放过,那将自己家国的生死存亡寄托于他国慈悲,是何其的愚蠢可悲。

大清唯有进步,不腐朽,才能逃脱封建王朝的共同结局。

他每每翻看史书,都心有所悟,他知晓,毁明者,非清,而是明朝的贪官污吏,腐败贪愚。

每逢末世,便是如此。

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

清朝终有一日,也会被别的朝堂更替。那时,清朝王朝的末期,与明朝王朝的末期,又有什么两样。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