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出身大族,最是讲究规矩排场,家里知分寸懂礼数的儿子孙子,包括孙女,她都会喜欢,唯独不喜欢三儿子和三媳妇。

无他,三房不遵守体统的人太多了。

这样的人,但凡她对银花多点了解,就不会有想把银花接到裴府的想法了。

并不是所银花不懂规矩,而是老太太更喜欢那些识趣的,会看人眼色的人。

今日老太太在“花间赋”见识到银花过于沉闷的性子之后,知道这样的人日后若是带去参加什么宴会,别人问一句话也是遮遮捂捂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那就太丢她的脸了。

所以瞿扶澜当初那个建议,完全是以防老太太日后后悔而建议。

虽然从银花父母的角度来看,自然是希望女儿好,希望她进裴府。

但从大局观考虑,银花并不适合裴府。

至于银花日后会如何,那不在瞿扶澜考虑范围之内,她对银花依旧没什么感觉,就算先前银花背后说她,她也并不放在心上。

每个人看问题角度不一样,也许站在银花的角度,她就是刻薄了。

但又有什么关系?人无完人。

而她之所以给老太太建议,完全是因为她是裴府的人,自然为裴府考虑,而不是站在余家这边。

来人在说过银花的事情后,又说起了另一件事情。

“今日来了一位客人,头戴帷帽,身边跟着一位丫鬟,主仆二人上了三楼雅间后,这位贵客也未摘下帷帽,后来小二上去送菜,被女客留下来问了一些问题,全程她都没摘下帷帽,包括吃酒喝茶的时候,也只是掀开帷帽一角吃东西。”

这个操作瞿扶澜熟悉啊,但需进一步确认,当即问道,“她问了些什么问题?”

来人所答,与当初她去其他酒楼试吃时,问的问题类似,她就确定是同行派人过来试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