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觉得吴惜柔把自己捧得太高,也觉得这个话题没有任何意义:“我觉得最大的功臣是罗姑娘。若非她医术精湛,京都染病的老百姓还在受苦受难。像罗青人品这么好、医术又这般精湛的医者不多了。”

此乃大齐的福气,也是百姓的福气。

吴惜柔点头应是:“罗姑娘医术确实精湛,这样的好医者应该留在宫里为皇上效力的。”

秦昭闻言侧目,她不认同吴惜柔的观点:“罗姑娘真要困在皇宫,那是老百姓的损失。好医者该服务大众,而不是为某个特定的人或人群服务。”

吴惜柔一时哑然。

她第一时间想起的是萧策,而秦昭想起的却是老百姓,论胸襟和气度,她远远比不上秦昭。

“姐姐眼界开阔,这是我比不上的。”吴惜柔汗颜道。

“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像妹妹这样的也挺好。”秦昭莞尔道。

虽然她和吴惜柔观点不同,但也不能说吴惜柔的想法是错的。

吴惜柔看重萧策,便觉得全世界最优秀的人才都应该留在宫里,而她觉得百姓之福也是君王之福。

虽然罗青是在宫外开医馆,但一样是大齐子民,是在为大齐效力,这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吴惜柔在锦阳宫坐了半个时辰后便离开了,她走远后,宝珠上前道:“贤妃娘娘是个性子软绵的。”

“此话怎讲?”秦昭反问道。

“娘娘说什么,贤妃娘娘便应什么,好像没主见似的。”宝珠低声道:“反正娘娘还是长点心眼吧?贤妃娘娘看起来没有杀伤力,但奴婢以为娘娘越幸福,贤妃娘娘心里就越不自在,从贤妃娘娘目前很少来锦阳宫走动就能看出端倪。”

只能说,贤妃娘娘再如何没有杀伤力,也不能小瞧了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