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页

棉衣棉鞋和药材都收到了,已经给大家用上了。

送去西北的货都卖掉了,信上说等来年缓过劲来就把银钱给他们补上,并且保证,顾李两家在西北的铺子没人敢打主意,安稳得很。

只是银钱还不能给他们,将士们要军饷送回家养家糊口,他们没办法把这点钱还给两家人,得先紧着打仗的将士们吃饭。

西北商道的这点钱都让将领们拿去买粮草,新帝给的军饷一年比一年少,他们埋怨也没法子,朝堂出工不出力,很多事使不上劲。

第245章 砸锅卖铁

如今这个境况,再艰难将领们也不能撂挑子,撂下边关,草原骑兵就要进犯,他们走了百姓可怎么办,又要受铁蹄屠戮。

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最好的青春岁月都洒在西北,守着边关百姓比守着媳妇孩子的日子都要长,这里让李爷爷顾爷爷李老大等武将功成名就,也是他们割舍不下的眷恋。

西北早就成了他们第二故乡,即便新帝不是个东西,可他们守卫的不是哪个皇帝的江山,而是百姓的安稳。

正因为感同身受,李家顾家举全族之力托举西北,无论夜王和其他世家做不做,给不给钱,他们都会尽一切力量去做。

不是只有文官才有胸怀大义,武将心里也装着百姓,他们能看到更多更惨烈的人间疾苦,悲欢离合,也更明白打仗是不得已而为之。

顾李两家捐献财物送去西北的事,很快如风一般传遍了大街小巷。

没有人刻意隐瞒,但百姓们是知道的。

朝堂上很多文官私底下都在偷偷议论,若是李老大和顾家还在朝堂,又岂能如此艰难。

他们也很悲观,李老大作为一代名将,价值比他们高多了,都落到如此下场,他们这些文官的生路又在哪儿。

他们可不是李老大,凭一己之力托举两个家族,新帝一个不高兴,朝臣人头就要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