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郑曲尺还并不知道,她这一动,却将原本奠定的危峻局势彻底搅乱成了一锅粥。

第64章 福县作坊(二章合一)

入夜后的福县冷清、安静,虽没有跟首都太原城一样实行宵禁,但天寒地冻的,也没几个路人会在外走动。

幽幽月光照在石板路上,街道两旁的店铺大多都已关门歇业,鳞次栉比的居舍也稀少有燃着灯火。

为了节省昂贵的灯油,基本上平民白丁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除个别宅院小康人家会有点夜生活。

但来到作坊集中的西市时,郑曲尺发现,这似乎是整个城县目前唯一一条灯火通明的地方。

街道上的青石板映着各铺头灯笼的反光,将人的影子也拉得很长。

郑曲尺跟蔚垚下了马,他牵着马在前带路,她则跟个刘姥姥进大观园似的跟在他身后。

她还是第一次进入这对工匠而言如同宝藏一般的场所。

以前的她,只能通过书本或者文字来想象、假设,古时作坊应该有的模样。

它们曾是如何繁盛、热闹的渡过一个又一个的时期,最终如何凋敝、直至改变,成为一个时代中的标志名词。

作坊,其实如果拿现代的话来理解,就是古代的工厂,也是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场所。

她一路上目不暇接,看到了窑坊、织布坊、土窖粮酒坊、铸铁的铁匠铺,还有一些比较罕见的车辆制造间、制玉作坊等等。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福县,虽无工匠大师坐镇,但却也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什么实用的、平民经营的商品都在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