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秀才以上的功名,应该就跟现代社会考公务员差不多吧?
说不定比考公务员还要难。
“孩儿爹,你有没有打听过,这每年参加秀才考试的读书人有多少?”
“明年县里会录取几个秀才?”
陈毅轩回道:“我去年找我那个表弟打听过,我们这个地方不比江南那一带。江南自古繁华,文风兴盛,很多家里稍稍有点积蓄的,都会供自己的儿子读书。有些能达到小康之家的门户,还会让自己的闺女读书,以便知晓世事。所以,那里的读书人多的惊人。而我们这里,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小老百姓为了生存,疲于奔命。所以读书人不多。”
“我表弟估算过,咱们这里每年参加县试的,也就千八百人。每次录取的秀才仅有十人左右。”
陈飞燕瞪大了眼睛,一脸的诧异:“啊?怎么录取这么少啊?如果一千个读书人参加考试,县令大人却只录取十人,那不就等于说,秀才也是百里挑一吗?”
陈毅轩点了点头:“有时候,百里挑一还不止。表弟跟我透露过,大前年,考秀才的人都要去府城参加考试,当时去考的读书人也有一千多人呢……”
陈飞燕听到这话,赶紧在心里默算了一下。
一百多个读书人当中才录取那么一个,感觉考试的难度比现代社会偏远地方考公务员的难度稍稍大那么一点。
当然,这种考试难度跟江浙一带还有广东省考,还是没办法比的。
陈飞燕以前在广东某地也就是弗兰人心中的省会参加市考时,是见识过大场面的。
她因为专业稀巴烂,只能报三不限岗位。那岗位还只招一个人。两千多人报了那个岗位,考试成绩出来后,陈飞燕排名都排到了几百名了……
一想到从今天开始,眼前的男人也要像过去的自己那般辛苦的背书,辛苦的搞模拟题,还各种猜猜猜,陈飞燕就忍不住的抬起手,在他的手臂上轻轻地拍了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