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音有些心疼儿子,问道:“近来学业如何?师傅们可严厉?”
“师傅们还是老样子,不过儿臣听额娘的话,一直留了三分力,倒是不觉得累。”胤礽也庆幸额娘有先见之明,若暴露了自己真正的实力,只怕师傅们会加快进度。到时就真要像汗阿玛那样,读书读得咳血了。
“你素来是机灵的,学业是重要,但身体更重要。”清音也不指望他成为学富五车的才子,当皇帝也用不着这么多学问。
清朝中晚期的皇帝哪个不是上书房出来的,只是一味死读书,终究趋于保守,王朝也逐渐没落了。
所以胤礽与其拼命读文学经典,还不如留着好身体,以后多增长些实践能力。
不过胤礽虽然留了力,在康熙那里倒还有聪慧好学的印象,可见他本就资质不凡。
晚间康熙驾临丽正楼,就说起胤礽。
“胤礽聪慧好学,眼界也开阔。有这一个儿子,就胜过别人好几个。”康熙想到昨日考教胤礽之事,忍不住夸赞。
这几日朝中正在和台湾郑经议和,只是郑经屡屡反悔,他便问政于诸大臣,该如何处置。
如今正是收复三藩的关键时期,朝中有许多人觉得三藩才是最要紧的,不应该分散精力和郑经纠缠。
胤礽当时在场听政,说了一番震耳欲聋的话,这番话让他心头震荡,又是震惊又是自豪。
他说:“台湾虽小,却非收复不可。三藩乃眼前之急,台湾却涉临国,长此离散,只怕他国窃窥边场,遗患后世。”
在胤礽的眼里,台湾不仅仅是边境岛屿,更是防范他国是重要屏障。这一点,是许多大臣都看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