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后来,乔皇后一脉和一字并肩王一脉全部无存。
跟着太祖打江山的妻子、儿子、弟弟、侄儿一个个化成牌位上一板一眼的字,其他的人再也不会跟太祖皇帝道家常,只剩下昌平帝一个独苗。
皇位没有任何疑问,太祖皇帝却始终没有立太子。
秦昭明出生没几日就丧母,小时候被昌平帝亲自抚养,再后来在宫里的“东宫”。
再后来有了军功不想待在宫里,直接继承了当年给一字并肩王建立的王府,改换门庭成了东宫。
配置的小朝廷一应俱全,班底全是大儒清流,提拔的都是他的亲信,还将前朝太子对外通讯不便的弱点给补足。
那时候父子之情是最深的,昌平帝是真的盼望他的儿子能够成为一个好皇帝的。
而被万众瞩目的秦昭明在闹了那么一出之后什么都没干。
他从并州这么快回来,就是为了这个效果,让他们把伸出来的爪子都老老实实收回去!
士人以前都说自己是儒生,表明他们是圣人弟子,是传递圣人思想的正统。
可那时候圣人思想还不是正统,他们那些弟子要面临着重重危难,也正因为圣人身体康健才能平安传递自己的思想。
但随着王朝更兴,圣人思想成为主流,随着知识只在内部流转,世家便有了。
他们把握着知识、拥有了随之而来的特权、田地等等。
有了就不想失去,他们认为应该生生不息地流传下去。
莫说是秦昭明这个太子有传递“天下为公”的意思,组织的科举考试选拔寒门被世家破坏。
便是圣人活到现在说起“天才为公”,都得被世家打为异教,立刻绞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