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页

但不管是哪一种,麻绳的用量都是一定的,赤那收下这些,更多还是为了给老人们补贴一点口粮。

明窈很快想明白了其中的内涵,她没有点明,反问道:“家里的粮食不够吗?”

“我怎么听说南部草原有改良麦,配上肥田的法子,每亩耕田的产量能达到四五百斤,中部和南部气候虽有差异,但支持一家的生存,应该还是没问题的吧?”

听她问出这种话,几位阿嬷不禁笑了。

“你是谁家的女娃,一定是没下过地的吧?咱们可没去南部草原看过,那惊人的亩产,也全是道听途说的。”

“咱们祖祖辈辈在草原上生活了上百年,可就从来没见过什么改良麦肥田法,不遵祖训,可没什么好下场噢!”

倒也不是所有人都这么想,但一家七八口,不同意的占了大半。

一位阿嬷说:“我倒是觉得可以试试,只是家里儿孙都不愿意冒险,我又不能做事,哪能强迫他们。”

“有这功夫,倒不如多搓一点麻绳,也好多换一点口粮,也给家里减轻点负担。”

听到这里,明窈大概明白了。

对于大部分草原游牧族来说,他们已经习惯了微薄的粮食产量,要是长个三五十斤尚能接受,可一下子从一二百斤变成五六百斤,便是换成明窈,她也是不会相信的。

再加上对新部族的不信任,促使他们很难做出改变,甚至还有一部分人故意做对,便是心里有所认同,行动上也要反着来,甚至鼓动大家一起反对新政。

据明窈所知,北部草原大多已经将均田法推行到底,几年来的成效大为可观。

唯有中部,均出去的耕田不足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