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玉不确定,这要看宣平帝的意思,他如果要在两三年后赦免一部分官奴,她估摸着她做不成长安世家大族的生意了。虽然说除了长安,她的商队还可以去陇西郡、太原郡、泗水郡,这些郡县也不缺世家大族,但这也意味着她又要带着商队去开辟新的商路,太折腾了,她不是很愿意。
“我昨晚生了个想法,等回敦煌了,我打算在客舍的北边盖个货栈,商队从关外运回来的货放货栈卖。比如羊皮,买来是五六十钱一张,运到长安来要卖二百二三十钱一张,那我就卖一百四十钱一张。从关内来的商队可以不用出关就买到关外的货,我跟他对半赚。”隋玉托着下巴思索,“不止是我的商队运回来的货,还有旁的商队,比如胡商,关内路过城池就要交税,过河的时候还要受船家的欺负,若是遇到地头蛇,他们也要损失一笔财物,你说他们愿不愿意把货卖给我?而对关外不熟悉的商队,或是不愿意出关的商队,他们会不会愿意在我的货栈买货?货价贵一些,但能省一半的时间和精力。”
隋良眼睛一亮,说:“这样一来,只要不是去大宛或是康居,我们的商队一年就可以在关外走个来回,路走熟了,以后买货卖货的客家就稳固了,生意会越来越好做。”
绿芽儿连连点头,“可行,以后我要是有孕了,那时候不方便再带着商队出门,我就让商队从货栈拿货来关内卖,这样就不担心他们偷货背主了。婶婶,你好好琢磨,这个货栈一定要盖起来。真的,你太合适,你跟客商们交好,有棉花生意,有陛下赐的匾,还有封号,我赵叔还是中郎将,你的货栈建成就有生意。哎,我的天爷哎,忒羡慕人。”
小崽也听懂了,他拍板说:“回去就盖货栈。”
隋玉笑看他一眼,说:“还要细细琢磨,有一点就没考虑好,进关的商队要交税交入城钱,卖给关内商队的货要便宜些,卖出关的货要贵一些,不然商队不愿意跟我做生意。关于定价的尺度还要细细考虑。”
赵西平端走她面前放凉的水泼出去,又给她倒一碗热的,说:“离明年还早,慢慢琢磨,不着急。”
“今儿这话不能往外说。”隋良交代绿芽儿。
“我又不傻。”绿芽儿白他一眼,“长安城里这些坏东西还想膈应我们,真要谢谢他们,又给我婶婶绊出一条生财路。”
隋玉默默点头,要不是有这档子事,她还真没这个想法。
次日,隋玉带着奴仆继续进山打猎,绿芽儿由小春红陪着,二人带上男仆去少陵原卖皮货。
两个商队各忙活各的,下雪就在驿站歇着,雪化了又继续出门。
临近年关的时候,绿芽儿在城里得知霍家的人要去咸阳原祭拜大司马,她立马把消息传回去。在山里打转了近一个月的一行人,次日买上猪头在半道等着,他们跟着霍家的人一起去祭拜大司马。
“原来在这座山啊,我们一直走错了,难怪碰不到守陵的人。”隋玉嘀咕。
守陵的人住在半山腰,二十户人家聚成一个小村落,除了日常巡视陵墓,他们过得跟寻常百姓无异,祭田里种着麦子,屋后扎着篱笆翻土种菜,屋前养着鸡鸭。
大司马墓前常供的祭品就是守陵人耕种的食粮和养的鸡鸭。
第338章 离开长安
在守陵人的引领下,隋玉和赵西平祭拜了大司马,从陵墓里出来,二人找到蹲在湖边掰冰块的一行人。
“姐。”隋良丢掉手上的冰,他起身问:“我们这就回去?”
“回,天色不早了。”隋玉仰头看一圈,说:“这儿真是个好地方,位于半山腰,又住在山谷里,依山傍水,凛冬的寒风刮进来都要削弱几分。”
“等回敦煌了,我也给爹寻个风水好的地方安葬。”隋良说。
隋玉瞥他一眼,说:“什么是风水好?依山傍水吗?那就只有河上游的沙山和河下游的长城。”
隋良思索着,一时没接话。
小崽把凉冰冰的手爪子塞进他爹的手里捂着,他探头说:“我们的屋舍后面也依山傍水,离我们又近,为什么要把我外公埋那么远?埋在屋后多好,舅舅,你跟我娘能天天去看他。”
“我们屋后哪有山……你是指那座坍塌的废墟?”隋良反应过来,他顺手折根树枝夹指缝里,说:“好像也对,河边我们还种了桑树,有山有水有树有人有热闹。”
小崽连连点头,他抬头,对上他爹的目光,他咽下到嘴的话,他不愿意假设他爹娘死了埋进土里的事。不过以后他爹娘要是死了,他就把坟设在屋后,他吃饭的时候要坐在爹娘的坟前跟他们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