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他们的钱就是大风刮来的似的。
可这次不同,用侯爷的话来说,就是他们潜移默化地让王家布庄在百姓心中有了不可替代的口碑。
经此一遭,各地布庄的收益都高了几成,百姓想买布做衣服,下意识想的就是他们王家的布庄。
第二件事情,就是缝纫机了。
第36章 拍照
最开始就说好了的,缝纫机是要拿出来做生意赚钱的,先前搬了两台去城外给灾民们做衣服。
缝纫机已经出现在大众视野里了,并且获得一致好评。
新鲜着呢,不少人都去王家的布庄问过,就等着上市了。
王程计算了生产成本,今天是来跟小侯爷商量零售价的。
“定一个中端的价位就差不多了。”祁秋年还是想让更多的人用得上。
只是古代生产力有限,每台缝纫机的成本就已经不算低了,卖得太便宜,亏本也实在不像话。
少赚一点,定一个中端的价位,小富家庭就能买得起,普通家庭咬咬牙,也能置办一台。
“质量方面,我希望王老爷要把控好,残次品就不要流入市场了。”这是祁秋年最操心的问题。
各种零件都是手工制成的,未必有机械出来的那么稳定精细。
王程自然拍着胸脯保证,“这缝纫机生意算是你我两家的,自然不会落了侯爷的脸面。”
瞧,古今人的思维,还是不同。
他想的是不要让百姓买到不好的产品,王程想的是质量不好会丢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