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矛盾告一段落后, 大家将目光的焦点逐渐放到了皇帝的后宫。
皇后立了,皇上却没有册立太子。
为这事, 朝野上下议论纷纷。
新君又不是没儿子, 儿子还是皇后生的。而历任皇帝,一旦登基, 册封皇后和太子乃是一条龙服务, 可肃王登基后却只册封了皇后没立太子。
他连在王府里寄住的李凤, 都在册封皇后的时候一并封妃了。
“皇上迟迟不立太子, 你可知道皇上心里是怎么打算的?”杨问来向臣寻打听。
臣寻知老师是为皇后来探讯息的。
皇后的父亲是杨问的伯乐, 杨问自然着急这件事情。
她跟皇后素无交集, 加上夏漪涟的原因,说不出的心理,更是对皇后敬而远之。
但杨问不止替皇后打听,也替朝臣打听。
知道了皇上的心思,做臣子的抢占先机,才好见机行事。
尽管皇上一直未升她的官,复宠后,她往御书房去得更加勤快,但至今她还是正二品吏部尚书,也未进入内阁,皇上似乎也没那意思。可是,她天天在皇帝身边服侍,便是朝中谁也比上不上的荣耀和莫大的宠幸了。故此,她日益权尊势重而致朝野侧目。连王振见到她都要礼让三分,十分客气。
杨问是国子监祭酒,学生基本上都是京中的权二代,家里跟朝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杨问虽然无上朝理政资格,但因为有了个臣寻这样一个与天子接近的学生,他逐渐成了掮客。因这种事,杨问没少中饱私囊。连王振也要找到他牵线搭桥,安排私晤一回臣寻。
历来皇帝都对臣子私下走动就十分忌惮,担心臣子们结党营私。杨问做为臣寻的老师,却没这种顾忌,来往臣寻家里不亦乐乎。